他们的逻辑

作者: 李新勇

阿元所在的单位跟沪上一家公司合作一个项目,阿元单位是出钱的甲方,沪上公司是承接工程的乙方。项目启动后,乙方严格按照合同一板一眼推进。受沪上公司指派具体负责跟阿元对接的乙方代表非常热情,多次给阿元来电,欢迎他们单位组团到公司考察,并一再声称要留他们吃一顿中午饭。

吃饭是小事,考察是必要的。不过这事阿元他们一直没当回事。后来为了加快工程进度,领导也想看看对方的实力,看看对方有没有提前完成工程的能力,他们才真正组团前行。在阿元他们提出的新要求中,有两项需要略作变通。这种变通还没有上升到补签协议的程度,但必须明确提出,并要求乙方不折不扣地实施。如果能按照新要求施工,成本基本不会增加,成品的效果却能明显提高好几个档次。

这次考察由单位主要领导带队,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参加。这既是考察,也是一次磋商之旅。路上主要领导感叹说,大家共事这么多年,平时我们班子的成员各忙各的,经常这个有空那个没有空,今天难得这么齐整!这次考察活动,也相当于是我们班子的一次团建。主要领导还说,要是在今天上午的洽谈过程中遇到难题,班子成员全都在,正好现场办公。

阿元提前几天就跟乙方代表取得联系,对方非常热情。头一天上午阿元又再次打电话确认,对方再次热烈欢迎。还说,你们再不来,我们不但一天天老了,说不定还提前退休了!

到达沪上,入城不久,阿元打合作方代表的电话,通了,没人接。几个人推测,九点钟光景,对方多半在上班途中,或者开车,或者乘地铁,没在意阿元打来的电话。

六个人到达乙方所在的大楼已是上午十点。这家公司的办公地点位于那幢大楼的第十九层和二十层。阿元继续打那位代表的电话,还是通了没人接。几个人商议,来都来了,先到公司看看再说。

底楼电梯入口处的门卫问他们找谁,他们说出合作方代表的大名。阿元想,在这幢大楼办公的,少说也有上千人,门卫哪能个个都记得住呢?门卫偏偏知道这个人。门卫告诉他们,这位先生今天还没到公司。问上哪儿了,回答说多半出差了。

阿元递上一支烟,托他帮他们询问一下公司其他人知不知道他们来访,他们提前联系好今天见面的,可能乙方代表拜托过哪个同事代他接待他们。

得到的回答却是摇头。门卫四十来岁,脸虽黑,但收拾得颇为利索,看上去有些油滑,眼神透露出精明。口音听上去明显不是上海本地人,普通话里夹杂着一些易学也易讲的上海方言。门卫对他们说,阿拉只知道伊出差了。

阿元感觉自己在本单位众多领导面前出了洋相。乙方代表早不掉链子晚不掉链子,偏偏这时候电话打不通,这跟失联有什么区别?阿元灵机一动,问门卫,他是特别面对你们交代的,还是他打电话来对你们讲的?他是前几天就对你们讲的,还是昨天或者今天早上才对你们讲的?他想,总能从门卫的问答中看出一些端倪。

门卫没说别的话,重复了两遍,阿拉只知道伊今天出差了,别的恕阿拉不能奉告。门卫把翘舌音“知道”的“知”发成了平舌音,把上海话中的“弗能”明白准确地讲成“不能”。阿元心想,这生瓜蛋子到底还没成熟!

阿元再次拨打合作方代表的电话。早些时候是通了没人接,这会儿直接变成“您所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请您稍后再拨”。阿元的愣脾气上来了,在手机电话号码本里翻出该公司副总的电话,直接把电话拨了过去。副总对门卫发话,他们终于上了十九楼。

副总安排他们在会议室坐定,公司前台用纸杯给他们一人倒了一杯茶。副总用上海话问紧急前来听候吩咐的办公室副主任那位代表人今天上哪里去了。办公室副主任用上海话回答说,倒是没有收到他的请假信息,不过听说他带着肖老师最近在跟闵行区一家单位谈一个六百多万的合作项目,多半去了那里。副总立即用一句话岔开办公室副主任的话,转身对阿元一干人说那个代表老爹是个离休干部,最近身体不太好,一直在住院,估计在忙老爷子的事情。

阿元一干人虽都不是上海人,但这些年走南闯北去过的地方多了,对他们来说上海话就跟其他地方的方言那样,基本上能全懂。事后阿元的一位同事对阿元说,那副总不是一般人。

副总让办公室副主任安排一个记录员,记录阿元他们的要求。阿元的主要领导不动声色地陈述甲方要求,把两条改进要求不显山不露水地夹杂其中。记录完毕,副总让记录员复读一遍。获得阿元他们确认之后,记录员离去。副总对阿元他们说,这些事情都不是原则性的问题,等负责跟你们对接的同事回来之后一定一字不漏转达,并让他执行。他要是有困难,我负责协调。

副总的态度那么好,那个代表又联系不上,阿元那么实在的人都没好意思提那人还一再热情邀请他们过来吃中午饭这桩事情。

副总还没有忙完跟阿元他们这头的事情,就电话不断,两部手机,铃声此起彼伏。待到跟他们的事情谈完,便将阿元他们一帮人带到二十楼的咖啡室,给他们一人安排了一杯咖啡,下楼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一干人没有喝咖啡的意思。他们捏着咖啡杯子的手柄,带着尴尬的表情,你望望我,我看看你,最后把目光集中到阿元身上。阿元被看得发毛,禁不住吼了一声,我脸上又没有毛病,看我不花钱是不!

单位主要领导终于发话了,他说,阿元,你感觉这个人靠不靠谱?

这话相当重,意味着单位主要领导对这桩合作项目是否能保质保量完成,产生了疑问,尤其是对该项目能否提前完成,表示怀疑。

从跟乙方代表两个多月的交往来看,阿元认为乙方这个代表还是比较靠谱的,在他身上随时能感受到良好的契约精神。不过今天如此不靠谱,谁说得清楚是为什么呢?之前一点征兆和伏笔都没有。

单位主要领导没再让阿元跟乙方代表联系,阿元也懒得再拨打那个人的电话。既然人家安排了咖啡,出于礼貌,把咖啡喝完再走。

在跟乙方副总的交涉中,没有需要阿元单位班子现场办公的事情。眼看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阿元在手机上搜到一家位于绍兴路的饭店。这家饭店是靠旁边一家从晚清开到前几年才关门歇业的书店带火的。无论书店开门还是关门,这家饭店的广告词都是:书店慰目,饭店疗饥。如今书店败落了,饭店那句广告依然鲜亮动人,生意还一天比一天红火。

一帮人下到十九楼,打算跟副总打个招呼便告辞。副总不在,他们便跟办公室副主任讲了一声。从十九楼下来,前往那家饭店。他们刚刚下到底楼,入口处的门卫像老朋友一样跟他们打招呼,阿元立即感觉这个门卫确有过人之处。巧的是,他们刚跟门卫说了再见,乙方代表的电话就打过来了。乙方代表在电话里一再解释,说他那边的事情搞定了,现在正打车回来,最多两个小时就能到达他们公司,让阿元他们在公司会议室等着。必须由我来请你们吃中午饭!他的声音听上去相当坚决,相当豪气。

阿元告诉他饭店已经预订好了,他们正往饭店赶。阿元说,这顿饭不管你赶得上赶不上,都由我们自己埋单。

时间已接近十二点,乙方代表能坚持到下午两点才吃午饭,阿元他们不能。他们一早出发,早饭吃得早,这时候早已饥肠辘辘。吃完午饭,他们还要返程。

乙方代表在电话里显得十分急切,说好我请你们吃饭就由我来请。我现在马上打电话到饭店去,埋单由我负责!

阿元对乙方代表说,留着下次吧,这一次我们自己请我们自己。

乙方代表说,别跟我争啦,选日不如撞日。

半个小时后,阿元他们在绍兴路上的饭店坐定,先要了几样小菜,摆开碗盏,准备开吃。那老兄又打来电话,问阿元他们在那个饭店的哪个包间,替他留两个位子。

阿元在电话里没说替他留,也没说不替他留。挂上电话,唤来店里的服务员,要了两人餐,替他们点了三个菜,油爆虾、盐水虾、蒜蓉焗虾,嘱咐店里下午一点五十分上菜。他心想,要是乙方代表看到他给他们精心准备的菜,能想起那句“龙游浅水遭虾戏”的老话,这三个菜就不算白点。

阿元他们与乙方的生意价值七八十万,就今天十九楼和二十楼所见的乙方公司实力判断,在乙方公司眼里,不过是一桩小生意。相对于乙方代表今天出去谈的六百多万的生意,阿元他们的生意只能算个小拇指。大家还站在乙方的角度发表看法,这桩小生意,就是合作,你出钱,我办事,公事公办,该怎样就怎样,无论如何,也不会把甲方放在大拇指上。

阿元夹了个汤包,挑在筷子上,尖起嘴巴吹了几口气,不见凉下来。他保持姿势,分析说,这乙方代表简直是个人精。

他说,乙方代表原本跟我们约好今天见面,但令乙方代表头痛的不是请大家吃这顿饭,而是那两条变通要求,既然无须签订补充协议,那么至少得公司副总表态,而没有补充协议,万一将来副总不认账怎么办?也许恰好昨天晚上突然接到闵行区那家财神甲方要跟他谈六百多万的合作,于是乎唱了一出空城计,让我们找到副总,直接把问题解决了。作为甲方的我们,不可能因为被放了鸽子而终止这次合作,我们相当于是煮熟的鸭子。乙方代表这么一番不合常理的出牌操作,无伤大雅,同时又把那六百多万的新项目给谈了下来。

单位同事顺着阿元的思路接着分析,乙方代表最多不过背上一个在午餐请客这事儿上说话不算数的名声。不过我们谁会把这件事情拿出来到处说呢?

阿元他们刚刚结束一桩跟北方某公司的合作。那个合作伙伴绝对嘴甜,第一次跟阿元见面,就说阿元的妈是“咱妈”,阿元的爸是“咱爸”。还说你只要到他所在的城市,别说提前给你安排妥帖好吃好住的地方,哪怕你在跟他相距四个小时高速的地方出差,他打顺风车或者打的也要赶过来“跟咱老哥乐和乐和”,热情得像遇到了隔世的亲人。然而合作过程中发现,这个连爹妈都可以混淆乱用的家伙真是不靠谱,你托他的事情,场面上满口答应,过后就彻底忘记,你要是不催,延后三年才给你完成一半。施工也从来不按合同来,想一出是一出。

几个人正边吃边聊,乙方代表推开包间的门进来了,身后有一位个子高挑的年轻漂亮女子,乙方代表向大家介绍说这是肖老师。阿元招呼服务员提前把那三个“虾”上来,邀请他们围坐到桌子边。看看时间,还不到下午一点钟,也就是说,乙方代表声称两个小时的车程,他们实际只用了四十多分钟。

乙方代表以茶代酒,给阿元他们逐个敬茶道歉。一番周到的道歉结束后,他诚恳地说,当下生意不好做,每一桩要做成都像是在打仗,既要努力去争取,还要注意保密。今天早上出门去闵行,不知道生意能不能谈成,因此既不好向公司领导汇报,也不好意思让你们改时间再来,心想快去快回,不管能不能谈成,不会误了请你们吃中午饭。你们上午打我电话的时候,我正在跟对方积极洽谈,生怕中途插播一个电话生意黄掉,因此没敢接电话。真是特别不好意思,冷落你们了!

说罢又敬了一圈茶。他说,托在座各位给我带来的好运气,这桩生意谈下来了,这样一来,今年年底可以欢欢喜喜过个年了。还有,前几天在电话里沟通的事情,其中两个新要求光我表态是没用的,必须由公司领导表态。如果由我去向公司领导汇报,万一他不同意,我就无法向你们交代。现在你们看,你们直接找到副总,副总直接表了态——既然我们的副总已经表态,我们就按照他的意见执行……

双方边吃饭边把施工要求又捋了捋。阿元单位的主要领导终于放下心来。

吃完午饭才下午两点钟。阿元去结账,被告知刚才一位女士来结过了。阿元琢磨,替他付账的,应该是乙方代表带来的那个肖老师。

跟阿元一起前去结账的同事眨巴眨巴眼睛看了看阿元,说,人家逻辑够清晰吧?

绝对没毛病!阿元说。

上一篇: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下一篇: 就当我是红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