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正常吗?当然不
作者: 徐杰“医生,我生过两个孩子,现在有点贫血,这很正常吧?”在社区义诊现场,张女士拿着自己的血常规报告单前来咨询。有这一想法的患者并不少见。作为血液病科医生,我见到过28 岁的二孩妈妈重度贫血诱发心衰,也遇到过65 岁的退休女教师因未及时治疗缺铁性贫血,最终查出食管癌……这些案例提醒我们:要重视贫血问题,别让它偷走健康。
不少育龄期女性会认为,自己贫血很正常。这可能是因为她们身边生育后出现贫血症状的女性较多,就以偏概全地形成了这样的认知。在老年群体中,“年纪大了,贫血很正常”的观念颇为流行,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一些老年人将贫血归结为自然衰老的一部分,而忽视了贫血背后隐藏的健康问题。这些错误观念导致人们对贫血问题不够重视,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疗贫血,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认识贫血及其影响
红细胞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负责携带氧气,并将其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当人出现贫血时,意味着红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无法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氧气,进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了解贫血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是正确认识和应对贫血的基础。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贫血诊断标准:成年男性若血红蛋白(Hgb)浓度低于120克/ 升,即可被诊断为贫血;成年非妊娠期女性Hgb低于110 克/升为贫血,孕妇Hgb 低于100克/ 升为贫血状态。
贫血对育龄期女性健康影响显著。贫血的常见症状之一是疲劳感,红细胞无法为各组织和器官输送充足的氧气,身体能量供应不足,人稍作活动便会感到极度疲倦,这会导致日常活动能力受限。长期贫血还可能引发心脏问题。为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心脏需加倍努力地工作,心脏负担加重,久而久之可能使心率加快、心脏扩大,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心力衰竭。此外,贫血会影响大脑的氧气供应,进而影响认知功能,导致患者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对其工作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对孕妇和胎儿而言,贫血同样会带来诸多风险。贫血的育龄期女性在怀孕后,身体储备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相对不足,无法充分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会大大增加早产的可能性。同时,胎儿可能因营养供应不足出现发育迟缓,出生时体重偏低,成为低体重儿,影响到未来的健康成长。
贫血会加速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衰退。身体各脏器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功能就会逐渐衰退。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病,贫血会使这些慢性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贫血的老年人极易感到疲劳,即使进行简单的日常活动,如散步、上下楼梯等,也会感到力不从心,这严重限制了他们的活动范围和社会交往。
别忽视身体发出的警报
如何及时发现贫血?以下方法可用于自测。
分析平时的生活状态:是否有挑食、素食的习惯;是否经常熬夜;是否嗜饮浓茶、浓咖啡;是否有消化不良、胃部不适;是否有痔疮;育龄期女性要考虑月经量是否过大(约可浸透16片卫生巾)。
活动耐力测试:“ 平地走500 米(约7 分钟)就气喘”“抱孩子上二楼需要中途休息”“做家务时频繁出现肌肉酸软”,这三种情况如出现任何一种,就需要警惕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
体征观察和检测:晨起对着镜子轻拉下眼睑观察睑结膜,健康状态下睑结膜应呈现均匀的粉红色,若苍白如煮熟的鸡蛋清(排除熬夜因素),就需要警惕贫血;观察指甲是否出现竖纹增多,或中央凹陷呈匙状;观察舌苔是否变薄,呈现“牛肉舌”特征。
隐匿的缺氧信号:人在安静状态下,心率超过100 次/ 分钟;夜间出现不宁腿综合征,如腿部有蚁爬感;突然对特定食物产生强烈渴求,如嗜冰、想啃土等。
如出现以上症状,就要尽快到医院就诊,完善血常规检查。医生还会建议进行铁蛋白、维生素B12 测定,以及风湿免疫学检测等检查。

在年轻女性中,最常见的是月经量过大导致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可以通过妇科彩超检查,排查妇科病变。老年女性中更常见的是消化道病变导致的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型贫血,患者需要完善胃肠镜检查。不明原因的贫血,则需要进行骨髓检查等更复杂的检查。
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无论哪个年龄段的男性,除了有明确的活动性出血情况,一旦出现贫血,往往背后都有比较隐匿的原因,需要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寻找贫血的病因。
贫血绝非无关紧要的小状况
不同类型、不同原因的贫血,治疗方法各有不同。饮食调整是基础且普遍适用的方法。缺铁性贫血患者要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豆类等;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则要多吃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 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蛋类、奶制品等。
补充铁剂和维生素是贫血的常见治疗手段。缺铁性贫血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补充铁剂,同时搭配使用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缺乏导致贫血的患者,可补充维生素B12或叶酸。
对于不明原因的贫血或较为严重的贫血患者来说,专业治疗必不可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涉及药物治疗、输血治疗等。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需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刺激骨髓造血;严重贫血危及生命时,输血可以迅速改善患者症状。
贫血绝非无关紧要的小状况,而是严重影响健康的“隐形杀手”。血红蛋白含量不只是化验单上的数据,更是生命能量的晴雨表。
在此建议育龄期女性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贫血筛查,老年人每半年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