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道炎反复发作是怎么回事
作者: 朱定军 何旺在泌尿外科诊室,28岁的白领女性小李正因排尿灼痛而眉头紧蹙。过去3天,她经历了每天十几次频繁如厕,每次排尿都伴随刀割般的疼痛。起初,她以为是妇科问题,自行用洗液清洗,结果出现了血尿,她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前来就诊。泌尿外科确诊她为大肠杆菌引起的尿道炎和膀胱炎,经抗生素治疗后痊愈。
尿道炎是女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堪称“泌尿界的感冒”。约有8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经历一次尿道炎。根据《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3年的数据,我国女性尿道炎年发病率达28.7%,复发率超过40%。很多女性因羞于就医,或误认为是妇科问题,导致病情反复发作。
女性更容易患尿道炎
女性泌尿系统的特殊构造决定了其易感性。相较于男性18~20厘米的蜿蜒尿道,女性尿道短而直,仅3~5厘米,这种“短平直”的解剖特征使病原体更易逆行侵入。加上尿道靠近阴道和肛门,“近水楼台”,使细菌侵入尿道有“地利”之便。临床发现,以下四种行为会增加女性尿道炎的发生风险。
卫生习惯:如小便后从后向前擦拭,可能将肛门细菌带入尿道。
性生活:性行为中无防护措施,可能导致细菌进入尿道,尤其是不注意事后清洁卫生和排尿的情况。
排尿习惯:长期憋尿会使膀胱中有尿液滞留,此时,细菌滋生速度进一步加快。
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因尿糖升高和免疫功能受损,或者人体处于疲劳状态,抗菌能力就会被削弱。
值得注意的是,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尿道黏膜萎缩,防御能力会进一步减弱。
尿痛、尿频不一定是尿道炎
尿道炎的症状包括尿频,每次尿量少;尿急,有强烈的排尿欲望,难以控制;尿痛,即排尿时有灼痛感;其他症状,如尿道口红肿、尿液浑浊或带血等。虽然尿痛、尿频是尿道炎的典型症状,但也可能由其他尿路疾病引起。
尿道炎是尿路感染的一种。尿路感染是指泌尿系统(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的细菌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包括肾盂肾炎,累及肾脏,表现为高热、腰痛,严重者可损伤肾功能。下尿路感染包括膀胱炎和尿道炎。可见,尿道炎属于尿路感染的下游组成部分。
如果发生尿道炎后未及时干预,约50%的病例可能发展为膀胱炎,部分可演变为肾盂肾炎。《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22 版)指出,规范治疗下尿路感染可将上行感染风险降至10% 以下。患者在出现排尿症状24小时内要进行尿常规检测,若发现每高倍视野白细胞> 10个或亚硝酸盐阳性,就要进一步通过尿培养明确病原体,特别是出现高热、腰痛(提示肾盂肾炎)和血尿(提示膀胱炎、尿路结石或肿瘤)时。
多喝水能预防尿道炎吗
多喝水确实是预防尿道炎的“法宝”,但要掌握科学的实施策略。
摄入充足的水分可增加尿量,冲刷尿道中的细菌,降低感染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女性每日饮水量应为1.5 ~ 2 升,分8 ~ 10 次摄入。但以下“喝错了”的行为,可能适得其反。
只喝刺激性饮料:咖啡、酒精、碳酸饮料等容易刺激膀胱,可能加重尿频和尿痛。
一次性大量饮水:一次性大量饮水可能导致膀胱过度充盈,加重尿频、尿急症状。
不注意饮水时机:晨起后2 小时内应充足饮水,因为这段时间尿液浓缩度最高;性行为前后饮用温水并及时排尿,可降低尿道感染风险。
什么时候需要医疗干预
约30%的轻微尿道炎患者可通过多喝水、勤排尿自愈,但这种情况较少,并不意味着患者可以忽视医疗评估。出现以下情况者,必须及时就医:症状持续超过72 小时;出现发热、腰痛、血尿等症状;孕妇、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出现尿道炎相关症状。
女性患者可以挂泌尿外科或妇科的号。尿培养检查是确诊尿道炎的主要手段,通过培养尿液中的病原体,明确感染细菌的类型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指导精准治疗,避免因误诊导致的治疗失败。
有的患者认为尿道炎不是大事,要求医生直接开抗生素或自行用药,这样做看似省事,但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耐药性风险:盲目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后续治疗变得更困难。据世界卫生组织2023 年的统计数据,全球约20% 的尿路感染由耐药菌引起,会显著增加治疗难度和治疗费用。
误诊风险:尿道炎的症状可能由非细菌性病因引起,如真菌感染(念珠菌)、病毒感染(疱疹病毒),也可能是非感染性疾病,如尿道结石、膀胱过度活动症等。这些情况下的治疗方案完全不同,患者盲目使用抗生素可能延误病情或加重症状。
破除尿道炎的认知误区
尿道炎常被误解,及时纠正错误认知并采取科学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发病和复发风险。
误区一:尿道炎是不讲卫生造成的。
尿痛不等于“不卫生”,性生活后尿痛,多因细菌进入尿道,而非个人卫生问题。但是,有的尿道炎确实是由不好的卫生习惯引起的。
误区二:尿道炎是妇科疾病。
有的女性误将尿道炎等同于阴道炎,自行用洗液清洗,可能加重病情。
误区三:尿道炎是性传播疾病。
尿道炎≠性病,尿道炎多由大肠杆菌引起,约85%的病原体为肠道常驻菌群,与淋病等性病不同,患者不要有病耻感。

预防尿道炎的科学策略
1. 行为干预:性行为前后排尿、清洗外阴,但要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
2. 生活习惯:穿透气的棉质内裤,每日更换;每2~3小时定时排尿,避免憋尿,降低细菌滋生风险;小便后从前往后擦拭,减少细菌侵入。
3. 营养支持:补充益生菌,调节尿道微生态,可降低约15%的复发率。金钱草、金银花等中药或中成药也可减少复发风险,但不能替代抗生素进行治疗。
4. 排查潜在病因:反复尿道炎可能提示糖尿病或尿路结石,患者需检查血糖或进行B超检查。
5. 定期筛查:每年进行尿常规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绝经后女性可考虑检测雌激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