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人体酸碱失衡的致命危机

作者: 张伟星 建平

作为长期奋战在急救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我们看见过太多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引发的生死危机。这些患者中,有的是因漏打胰岛素突发昏迷,有的是感染后未监测血糖拖成重症,还有的青少年患者因叛逆,拒绝对抗“甜蜜杀手”……这场由代谢紊乱引发的“酸碱危机”,正以每年15% 的增长率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而这些悲剧,大多数是可以避免的。

凌晨3时,17岁的小雨被抬进抢救室,她的呼吸间弥漫着明显的烂苹果味儿——这是典型的丙酮气息。追问病史得知,这个有点青春期叛逆的姑娘患有1 型糖尿病,已擅自停用胰岛素两周。监护仪显示出危象:她的血糖值高达28.6毫摩/ 升,尿酮体检呈现“+++”,动脉血气分析pH 值低至6.9。经过持续72小时的抢救,这个年轻的生命才逐渐脱离危险。

从糖代谢紊乱到酸中毒

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场“酸碱危机”,需要我们从人体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切入。糖尿病患者的细胞就像“饥饿的孤岛”。患者的胰岛素不足或抵抗,使其体内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供能,只能分解脂肪来“救急”。脂肪燃烧产生的酮体(如β- 羟基丁酸)是酸性物质,当每升血液中酮体超过5毫摩(相当于500毫升可乐的酸度)时,血液pH值随之下降,就会引发代谢性酸中毒。

这种酸性环境对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堪称“全方位腐蚀”。心肌细胞在酸性环境中收缩力下降,可能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脑细胞酸中毒会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易形成脑水肿;肾脏在超负荷排酸的过程中,可能发生急性损伤。

这些暗号千万别被当成感冒

临床中发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误诊率达28%,主要原因在于其初期症状与常见疾病类似。当患者出现以下三个症状时,务必提高警惕。

呼吸异味:烂苹果味。

解码人体酸碱失衡的致命危机0

最具特征性的预警当属“酮味呼吸”——酮体中的丙酮通过呼吸排出,气味类似腐烂的苹果或指甲油稀释剂,在清晨起床时更为明显。这种气味与普通口臭的区别在于其特殊的甜酸气息。如果家人闻到这种怪味儿,要让患者立即测血糖。

脱水“三重奏”:喝得多、尿得多、皮肤皱。

脱水症状往往呈现“ 渐进三部曲”——初期表现为异常口渴,患者一天可能喝掉5 升水;继而出现多尿症状,夜尿可达7 ~ 8 次;皮肤被捏起来后,迟迟不回弹。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患者会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如65 岁的王阿姨因肠胃炎住院,后来才发现是酮症酸中毒。

意识模糊:从“犯懒”到昏迷。

患者意识状态改变是病情进展的重要分水岭——患者早期可能只是乏力、嗜睡,很多患者以为自己没睡好,6~12小时可能进展为昏迷。数据显示,昏迷患者的死亡率较早期发现的就诊者高10倍。

在家就能做的“救命检测”

居家监测体系是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第一道防线。血糖仪和尿酮试纸是糖尿病患者居家必备的“双保险”。当血糖值突破13.9毫摩/ 升时,请立即进行尿酮检测。如果尿酮检测呈阳性,无论患者有无上述症状,都要在2小时内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尿酮试纸主要检测乙酰乙酸,漏诊率约为30%。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家庭配备能检测β- 羟基丁酸的血酮仪。这种直接反映主要酮体成分的设备,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特殊时期的监测需要升级,即在患者感染、手术、情绪崩溃等状态下,每天要进行4次血糖检测和2次尿酮检测。感冒发烧时,身体分泌的应激激素会让血糖飙升3~5倍。68岁的李大叔拔牙后未加测血糖,3天后就因酮症酸中毒住院。根据医生的建议,在应激状态下,基础胰岛素的剂量应增加20%。

医院抢救不只是“挂糖水”

患者因酮症酸中毒入院后,急诊医生会怎么干预呢?

首先是快速补液,要求前2小时输入1~2升生理盐水(相当于4瓶矿泉水),以纠正脱水,同时稀释酸性物质。

解码人体酸碱失衡的致命危机1

其次进行胰岛素“滴注”。胰岛素微泵疗法是治疗方式上的重要突破。与传统大剂量注射不同,持续小剂量的胰岛素注射能平稳降糖,使血糖每小时下降3.9~6.1毫摩/升。这个“温和降糖策略”可有效避免血糖骤降引发的脑水肿风险。

然后是补钾。酮症酸中毒初期,血钾检测值看似正常,但随着胰岛素治疗和酸中毒被纠正,血钾值就会骤降,可能引发致命性的低钾血症。在尿量正常的前提下,补液同时就要开始预防性补钾。

曾有患者家属不理解补钾的必要性,擅自拔除输液管,认为“吊瓶太多”,结果导致患者突发心室颤动。在此提醒患者朋友,医学干预的每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

构建防控体系的关键

青少年:把胰岛素笔藏进“秘密基地”。

数据显示,青春期患者每周漏打1次胰岛素,酮症酸中毒发生风险增加40%。15 岁小宇的案例颇具启示性:他把胰岛素笔伪装成钢笔,放在书包侧袋,平时坚持主动测血糖。将治疗行为与正向激励结合,可使青少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大大提升。

老年患者:床头贴上“应急卡”。

老年群体需要建立多重防护网络。72岁张阿姨的床头贴着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头晕、呼气臭→测血糖→打急救电话”,卡片背面是家属电话和胰岛素用量。这种做法值得推广。独居老年人家中可以安装跌倒报警器,如果遇到酮症昏迷和跌倒,可一键呼救。

糖尿病患者记住“三个不能省”

胰岛素不能省:胰岛素注射不可间断,漏打1次,补打时要减半(避免低血糖)。

血糖监测不能省:餐后2小时血糖> 10毫摩/升时,要启动尿酮检测。

沟通不能省:外出旅游、出差时,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其上注明:“需要胰岛素,勿输葡萄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