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肝脏也有结节

作者: 沈凯

小张所在的公司每年春天都会组织员工体检。今年,小张在接受B 超检查时,被医生告知有一个肝脏结节。当时,小张很纳闷:“只听说过肝脏囊肿,原来肝脏也有结节?肝脏结节说明什么问题?要怎么处理?”他马上拿着体检报告到普通外科就诊。

医生告诉小张,作为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肝脏承担着新陈代谢、解毒排毒、营养储存等重要功能。不管是结节还是囊肿,都是这个“化学工厂”出现的异常情况,这不仅会影响其正常运作,还可能威胁全身健康。

肝脏异常团块结构

肝脏结节是指在肝实质内形成的异常团块结构,其直径通常大于1厘米。从病理学角度,这些肿块被分为再生性结节(如肝硬化结节)、异型增生结节及肿瘤性结节三大类。临床数据显示,约30% 的成年人通过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肝内结节性病变。

导致肝脏结节的原因有多个,主要致病因素包括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肝和丙肝)和酒精性肝病等肝脏疾病;代谢异常,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疾病;肝脏感染,如我国西北地区高发的肝包虫病;肿瘤病变等。

肝脏结节患者多数在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或胀痛,消化功能异常(厌油腻、食欲减退),肝功能指标异常(转氨酶升高、白蛋白降低)等表现,严重时可能出现黄疸、腹水等体征。

肝脏结节跟囊肿的区别

小张很庆幸自己没有出现上述症状。医生看他有些紧张,告诉他暂时不要担心,因为影像学报告显示他的结节边界清晰、均匀强化,可初步判断为良性。医生建议他每半年或者一年做一次B 超检查,观察结节的生长速度,如果实在担心,也可以选择做活检来判断结节的性质。小张放下心来,接受医生的建议,等待半年后再做检查。

接着,小张说出了心中的疑问:肝脏结节和肝脏囊肿有什么区别?哪个更严重呢?医生耐心地回答了他。

首先,肝脏结节的内部呈固体形态,而肝脏囊肿则是充满液体的囊状结构。囊肿在一般情况下是良性的,对身体的危害性较小,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也较小,而结节的性质则需要通过医疗检测技术进行判断。

其次,肝脏结节可能是由一些肝脏疾病引发的,如肝炎、肝硬化等,而肝脏囊肿是由肝脏损伤或者遗传因素等引起的。部分情况下,肝脏结节和肝脏囊肿是共生的。

再次,肝脏囊肿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一般情况下表现比较隐匿,但囊肿体积较大的,也不能不管不问。如果肝脏囊肿体积过大,会对周围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压迫,从而引发疼痛。

最后,肝脏囊肿癌变的概率较小,而肝脏结节较为复杂,不同性质的结节有不同的解决措施。若是良性肝脏结节,患者定期复查监测即可,如果在监测期间未发现明显增大趋势,同时没有其他不良症状,则无需过度担忧。若是恶性肝脏结节,那就是肝癌,其增长速度会明显快于良性结节,对身体的危害程度也较严重,如损害肝脏功能,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安全,需要特别关注。

因此,一旦发现肝脏结节,患者需要尽快就医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下一步治疗。

如何预防肝脏结节和囊肿

小张明白了,感觉如释重负。但无论是结节还是囊肿,都是健康隐患,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呢?医生给了小张几条切实可行的预防建议。

第一,定期就医检查。

定期筛查肝脏功能能够尽早发现肝脏病变情况,给患者提供早期进行干预治疗的机会,防止疾病后期转化发展。尽管大多数肝脏囊肿是良性的,但也有极少数可能发生恶变。同时,明确肝脏病变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患者的焦虑情绪,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接受治疗。可见例行体检是很好的健康习惯。通过超声检查或CT扫描及时发现肝脏结节和囊肿,及时治疗,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提升治疗效率,降低对身体的损伤。

第二,避免过度饮酒。

长期大量饮酒的群体患肝脏结节和囊肿的概率相对较高。酒精是肝脏疾病的重要诱因。因此,饮酒需适量,最好不饮酒。

第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运动、作息等。饮食方面,多吃蔬菜、水果,减少摄入高糖、高油、高脂肪的食物,满足身体对维生素的需求;运动方面,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肝脏负担,降低患结节和囊肿的风险;作息方面,保持规律作息,确保充足睡眠,避免长期熬夜对肝脏功能造成损伤,从而引发肝脏结节及囊肿。

第四,定期进行疫苗免疫。

肝炎病毒会增加患肝脏结节和囊肿的风险,因此,如有条件,大家需要规范接种预防肝炎的疫苗,如甲型和乙型肝炎疫苗,最大程度减少被相关病毒感染的风险。

第五,禁止食用有害化学物质及药物。

原来肝脏也有结节0

临床上,有的患者是由于不慎摄入有害化学物质或者服用药物不当,诱发了肝脏结节和囊肿。因此,人们在使用药物时必须按照说明书的建议或者遵医嘱服用,避免给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直径超过3厘米的肝脏囊肿或增长迅速的结节,即使初步判断为良性,也应提高警惕。我曾接诊一例58 岁的男性患者,初诊为肝脏囊肿,2年后复查发现囊壁增厚伴强化,经病理证实为囊腺癌。这个案例警示我们,任何肝脏占位性病变,都需要规范随访。

肝脏健康是生命质量的基石。建立科学的认知体系、规范的检查机制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将肝病发生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肝胆系统超声检查,高危人群必要时可同时接受肿瘤标志物检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