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如何食养
作者: 唐杰 陈美云食疗是一种独特且历史悠久的中医养生方式,其遵循“药食同源”的理念,认为食物和药物一样,具有寒、热、温、凉四性,以及酸、苦、甘、辛、咸五味,合理运用食物的这些特性,能够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肿瘤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进行合理的饮食调养,能够缓解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体恢复。
以“味”选材
酸味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的功效。肿瘤患者若因化疗等影响胃肠蠕动,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可适当食用山楂促进消化,增强食欲。乌梅味酸、涩,性平,能敛肺、涩肠、生津,可用于缓解肿瘤患者的阴虚燥热、口渴等症状。酸枣仁味甘、酸,性平,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的功效。肿瘤患者在患病期间常因精神压力等出现睡眠不佳的问题,酸枣仁可帮助其改善睡眠质量。
苦味 苦瓜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肿瘤患者在夏季或体内有热时可适当食用。
甘味 山药味甘,性平,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有助于改善肿瘤患者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增强患者体质。红枣味甘,性温,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气血不足的肿瘤患者食用红枣,可改善面色萎黄、身体乏力等症状。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适合肿瘤患者在康复期食用。
辛味 葱白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的功效。肿瘤患者在抵抗力下降、偶感风寒时,适当食用葱白有助于驱散外邪。生姜味辛,性微温,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可用于缓解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常出现的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陈皮味苦、辛,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肿瘤患者若因脾胃功能减弱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问题,可适当食用陈皮调理脾胃气机,改善消化功能。
咸味 海带味咸,性寒,具有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的功效,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肿瘤患者可适当食用。紫菜味甘、咸,性寒,能化痰软坚、清热利水、补肾养心,可用于缓解肿瘤患者的水肿症状。
辨证施膳
气血两虚证 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此证型患者可选用红枣、龙眼肉、山药、黄芪、当归等补气养血之品制作药膳。例如,红枣龙眼肉粥,取红枣10 枚、龙眼肉15 克与大米一同煮粥,具有补血安神、健脾和胃的功效;黄芪当归炖鸡汤,将黄芪30 克、当归15 克用纱布包好,与乌鸡一同炖煮至鸡肉熟烂,喝汤吃肉,可大补气血。
阴虚内热证 表现为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此证型患者可选用百合、银耳、麦冬、沙参等滋阴清热之品制作药膳。例如,百合银耳汤,取百合30 克、银耳15 克泡发后加水炖煮,最后加入适量冰糖调味,有滋阴润肺、清热止咳的作用;枸杞子麦冬饮,取枸杞子15 克、麦冬10 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可滋补肝肾、清热生津。
痰湿内阻证 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肢体困重,或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厚腻,脉滑。此证型患者可选用陈皮、茯苓、薏苡仁、冬瓜等健脾化痰、利湿之品制作药膳。例如,陈皮茯苓粥,取陈皮10 克、茯苓15 克煎汁,与大米一同煮粥,能理气健脾、化痰祛湿;冬瓜薏苡仁汤,取薏苡仁30 克、冬瓜250 克一同煮汤,有清热利湿、化痰消肿的作用。
气滞血瘀证 表现为胸胁胀满,走窜疼痛,性情急躁。此证型患者可选用具有活血化瘀、行气功效的食材制作药膳。例如,山楂玫瑰饮,取山楂10 克、玫瑰花5 克,与适量红糖一起泡水饮用,可行气活血。
分期食疗
手术期 术后初期,患者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饮食应为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小米粥、山药糊等。待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后,可以适当增加营养丰富、补益气血的食物,如鸽子汤、乌鸡汤等。
放化疗期 放化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人体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骨髓抑制等。缓解恶心呕吐,可将生姜切丝,加入红糖,用开水冲泡饮用;改善食欲不振,可取山楂15 克、麦芽30 克煎水代茶饮用;减轻骨髓抑制,可取红枣10 枚、花生30 克、大米50 克一同煮粥食用。
康复期 康复期食疗的目的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肿瘤复发。患者可长期食用山药、黄芪、灵芝等扶正固本之品。其中,山药可煮粥、煲汤,黄芪可与鸡肉、排骨等一起炖煮,灵芝可切片后煮水代茶饮用。此外,患者要注重调理脏腑,如肝肾阴虚者可适当食用枸杞子、黑芝麻等;脾胃虚弱者可适当食用芡实、白扁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