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关节炎,康复早知道

作者: 张硕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中轴关节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影响脊柱和骶髂关节活动。该病起病隐匿,患者多从腰背或骶髂疼痛、僵直,以及关节活动受限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后期骨桥形成“竹节样”,出现驼背畸形。

脊柱关节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炎症,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减少肌僵;提高肌力,延缓病情进展,防治关节僵直、变形。接下来,我将分期介绍脊柱关节炎患者如何开展康复治疗。

早期

对于早期脊柱关节炎患者而言,脊柱功能康复训练可以解决体态变化问题,比如局部肌肉长期痉挛、僵硬、代偿等。有效的康复锻炼可以使患者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保证胸廓活动度,防止肌肉萎缩和代偿。早期脊柱功能康复着重于脊柱正常功能的全面练习,包括前屈后伸、扭转侧伸展等动作,按照颈、胸、腰、尾分段进行。

早期患者症状不明显,关节活动度正常,但会有腰背酸痛和晨僵的情况,建议患者进行规律的运动锻炼。中华医学会推荐的运动方式有有氧耐力跑、低强度跑步、扩胸弓步走、仰卧起坐和体操。患者也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和全身大肌群的抗阻训练、脊柱活动练习,同时配合做拉伸和呼吸练习。

需要注意的是,早期脊柱炎患者处于脊柱稳定- 失稳的关键时期,调节好肌肉的紊乱状况非常关键。患者要在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下,根据病情特点选择动作组合,不建议患者自行“撸铁”。这个阶段的患者,虽然可以尝试自己喜欢的运动,但前提是这种运动不会引起骶髂关节疼痛。运动强度要由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和康复评价结果决定。疾病活动期采取中小强度训练,稳定期可进行较大强度训练。

中期

中期脊柱关节炎患者由于姿态的改变、髂腰肌的僵硬和缩短,致使髋关节活动受限并出现疼痛。也有患者因为驼背畸形出现呼吸问题,不一定是呼吸困难,但在日常生活或者运动中,会出现异常的呼吸现象。这个阶段的患者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功能锻炼。

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体态问题,患者可以采用局部解决、整体促进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通过提高肌力、维持或者增加受累关节活动度的方式,松解紧张肌群。患者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脊柱稳定性和延展性训练。比如猫牛式伸展,即患者跪在瑜伽垫上,双手与双膝着地,手臂与大腿分别与地面垂直。吸气时,背部下沉,头部向上抬起,使脊柱向下凹陷;呼气时,背部拱起,头部向胸部内收,使脊柱向上凸起。如此反复进行10~15次呼吸循环,每次做3 组。猫牛式伸展能充分活动脊柱关节,增加脊柱的柔韧性,促进脊柱周围血液循环,缓解脊柱僵硬问题。

在此提醒患者,要注意呼吸情况和胸廓活动,运动过程中保持呼吸均匀,不要有呼吸不畅、憋气的情况。另外,进入疾病中期的患者已经产生局部肌肉萎缩、失活等整体运动代偿现象,所以,脊柱和髋部的活动对患者康复尤其重要。如果患者在运动过程中感觉到髋胯不适,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就医。

晚期

脊柱康复非常注重患者自我生活能力的保持和加强,早中期脊柱关节炎患者可以独立进行日常生活,但当患者进入疾病晚期的时候,生活质量就会受到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也会逐渐下降。不少患者有可能从独立生活变成需要他人协助生活的状态,比如走路费劲,需要助行器,或者睡觉时无法平躺、翻身、起床。所以,对于晚期患者来说,生活能力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家属可以帮助患者适应和使用辅助器具,从最基础的走路训练开始,解决肢体功能障碍造成的日常生活能力减退问题等。晚期合并脊柱融合、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要以渐进性力量练习、耐力练习,以及日常活动、功能性活动训练为主。

很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到了中晚期,会感觉胸口像被无形的铁箍紧紧束缚着,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沉重又艰难。这是由于脊柱和胸廓受病情的影响,逐渐失去灵活度,如同被冻住的机械零件,难以自如活动,进而严重干扰正常的呼吸节奏。不过别灰心,呼吸训练是强直性脊柱炎康复治疗的重要部分。坚持做呼吸训练,患者能有效维持肺部活力,减少气喘症状,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链接

适合中晚期患者的呼吸训练方法

1. 模仿闻花的腹式呼吸法。找个安静的角落坐下,一只手轻轻贴在肚子上,另一只手放在胸口。想象面前摆着一束鲜花,用鼻子缓缓吸气,感受肚子像被吹起来的小皮球一样慢慢鼓胀,同时保持胸口平稳,尽量不跟着起伏。接着,撅起嘴巴,像吹蒲公英种子般慢慢呼气,肚子也会随之缓缓回落。每天3~4组,每组重复10~15次。

2. 吹泡泡式缩唇呼吸。先紧闭双唇,用鼻子吸气2~3秒,就像给小水壶灌水一样。然后,把嘴唇缩成圆形,好似吹出泡泡的形状,用4 ~6秒的时间慢慢吐气,呼气时长是吸气的两倍。

3.手臂升降呼吸操。完成前面的训练后,稳稳坐在椅子上,双手缓缓向上伸直,同时深吸一口气。再慢慢放下手臂,将气完全呼出。这就如同给胸廓进行“开合锻炼”,帮助它尽可能地活动起来。

一定要注意,训练过程中如果感到疼痛或不适,要立刻停下来,必要时就医,调整康复训练方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