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超标,身体“知道”
作者: 叶丹 王姣随着室内装修材料和涂料的广泛使用,室内空气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长期暴露于甲醛超标环境,会带来多重健康威胁,孕妇、儿童等敏感人群面临的健康风险尤为突出。甲醛有味道吗?甲醛超标会对身体造成哪些损害?下面,我们带大家一起了解室内甲醛的真相。
室内甲醛来自哪里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易溶于水,35%~40%的甲醛水溶液就是我们熟知的福尔马林。它的挥发期长达3 ~ 15 年,尤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其释放速度会加快。
近年来,虽然人们对甲醛污染问题高度关注,有关部门也在大力管控家装行业,将甲醛的标准限值由0.10毫克/立方米降低为0.08毫克/立方米,但是,新装修房屋内的甲醛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居室中的甲醛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人造板材:90% 的甲醛释放源于脲醛树脂胶黏剂,常见于密度板、胶合板、复合地板等。
2. 墙面材料:劣质墙纸胶、乳胶漆中的防腐剂。
3. 软装家具:布艺沙发、窗帘的防皱处理剂、床垫填充物等。
4. 日用品:指甲油、化妆品、消毒剂、烟草烟雾等。
甲醛造成的健康损害
急性健康损害
黏膜与皮肤刺激:甲醛可直接刺激眼结膜、鼻腔及咽喉黏膜,引发流泪、鼻塞、咽喉肿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过敏性结膜炎或呼吸窘迫;皮肤接触甲醛后易诱发红肿、瘙痒、皮疹等接触性皮炎反应,长期暴露还会加速皮肤老化。
呼吸系统损伤:短期高浓度地吸入甲醛可引发支气管痉挛、肺水肿,甚至急性呼吸衰竭;婴幼儿因气道狭窄,更易出现呼吸频率异常加快、缺氧性喘息等表现;长期低浓度暴露则会降低呼吸道防御功能,增加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慢性健康损害
神经系统损害:影响神经元功能,导致头痛、头晕、失眠及记忆力减退,严重时引起意识模糊或昏迷;长期接触可诱发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儿童长期暴露会影响海马体神经元分化,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及智力发育迟缓,学龄儿童可能出现学习能力显著降低。
免疫系统抑制:破坏免疫细胞活性,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感染性疾病(如流感)的发生风险;致敏反应显著,易诱发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
生殖与发育毒性:损害男女生殖系统功能,导致生育能力下降;孕妇暴露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致癌与致畸:甲醛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物,长期接触会显著增加鼻咽癌及肺癌的发生风险。此外,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甲醛具有促癌作用,可诱导DNA 损伤和基因突变。
血液系统疾病: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与白血病存在明确的剂量- 效应关系。
如何减少室内甲醛污染
绿色装修
装修时选用的板材应符合国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 18580—2017)中E1级(≤ 0.124毫克/立方米)标准。装修墙面优先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性涂料或环保型墙纸。软装类的产品如窗帘、沙发布等,最好选择棉麻成分含量比较高的布料,使用前将能用水洗涤的部分用水洗涤,利用甲醛溶于水的特性,尽可能去除甲醛。减少全屋定制家具。预留通风空间,安装新风系统(换气量≥ 30立方米/小时·人)。避免过度装修。
通风处理
通过通风降低室内甲醛浓度,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一般室内的通风模式有3 种:自然通风、自然通风+ 空气净化器、新风机通风。除甲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直开启空气净化器或新风机成本较高,密闭空间无人值守时电器长时间运行,可能引发电路老化、设备过热等安全隐患。比较而言,自然通风是安全有效控制室内甲醛浓度的通风模式。
物理吸附
大家也可以采用物理吸附的方式降低室内甲醛浓度。目前常用的甲醛吸附材料有活性炭、沸石等。物理吸附虽然简单、方便,但吸附剂的吸附容量有限,吸附饱和后不仅不再吸附甲醛,还可能发生脱附现象,向空气中释放甲醛,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大家需要定期对吸附材料进行处理和更新,以确保其发挥作用。
绿植净化
在居室内摆放绿植花卉,既可以令人身心愉悦,又有助于去除室内有害气体。实验结果显示,菊花对单一甲醛、苯等气态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净化作用。一串红、小丽花、新几内亚凤仙、圆叶竹芋等植物对甲醛的净化效果也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