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萌宠共享无“癣”时光
作者: 闫东如今,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猫、狗等“ 毛孩子”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健康风险。
其中,浅部真菌病如猫癣、狗癣等,就是最常见的健康隐患之一。
“人宠共患病”
浅部真菌病属于“人宠共患病”,由犬小孢子菌、石膏样毛癣菌等病原体引发,通过直接接触或环境污染物传播。宠物感染后常表现为圆形脱毛斑、鳞屑增多、瘙痒及皮肤增厚,严重时可出现溃烂或色素沉着。人类感染则表现为躯干四肢环形红斑(体癣)、手足部脱屑(手足癣)或甲板浑浊(甲癣)。需要特别警惕的是,免疫力低下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感染浅部真菌,且症状可能更严重。
主要传播途径有四种
浅部真菌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以下四种。
直接接触传播
1. 人与感染者接触:如皮肤直接接触患者的皮损部位,出现足癣、股癣等。
2. 人与动物接触:宠物如猫、狗等携带的皮肤癣菌可通过抚摸、拥抱传播给人类。
3. 母婴传播:新生儿可能通过产道感染念珠菌,如鹅口疮。
间接接触传播
1. 共用物品:共用衣服、鞋袜、毛巾、浴巾、剃须刀、梳子(传播头癣)等。
2. 共用公共设施:健身房器材、游泳池地面、公共浴室等,也可能传播真菌。
环境传播
皮肤癣菌的孢子可在潮湿、温暖的物体表面,如地板、地毯等的上面存活数月,土壤中的真菌如孢子丝菌,可通过皮肤伤口使人类或宠物感染。此外,高温、高湿环境可能加速真菌繁殖和传播。
自身传播
患者搔抓感染部位(如足癣)后,触摸身体其他部位(如腹股沟、手部),可能导致其他部位感染,如出现手癣、体癣等。
做好防护措施
在养宠物的过程中,做好以下措施可有效降低浅部真菌病的感染风险。
宠物健康管理
1. 定期体检:每年至少带宠物做一次健康体检,重点检查其皮肤状况。
2. 及时治疗:发现宠物有脱毛、皮屑、瘙痒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3. 保持清洁:定期洗澡,使用宠物专用清洁护理剂。
4. 环境消毒:宠物用品如窝垫、食盆等,应定期清洗消毒,保持环境干燥通风。
个人防护
1. 接触后洗手:触摸宠物或其用品后,务必用肥皂洗手。
2. 避免亲密接触:不要让宠物舔脸或与宠物共用餐具。
3. 注意皮肤防护:如果皮肤上有伤口,就要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宠物。
4.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提高抵抗力。
家庭环境管理
1. 定期清洁消毒:使用消毒剂清洁地板、家具等,尤其是要清洁宠物常活动区域。
2. 保持通风干燥:真菌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繁殖,养宠物的居室更要注意通风和除湿。
3. 隔离患病宠物:如果宠物被确诊为真菌感染,应隔离并彻底消毒其活动区域。
其他注意事项
1. 人感染后及时就医:出现疑似症状,尽快就诊并告知医生宠物接触史。
2. 避免接触流浪动物:流浪动物携带真菌的风险较高,要尽量避免与其接触。
防范健康风险
预防胜于治疗。除了以上具体措施,养宠物的家庭应构建一个科学、全面的防护体系,确保在享受宠物陪伴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健康风险。
教育与意识提升:家庭成员应了解浅部真菌病的基本知识,包括其传播途径、症状及预防方法,增强防护意识。
宠物饮食管理:合理饮食可以增强宠物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建议选择高质量的宠物食品,确保宠物摄入足够的营养,特别是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其皮肤健康。
定期兽医咨询:除了年度体检,向兽医定期咨询宠物的健康状况和疾病预防措施也是必要的。兽医可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帮助家庭更好地管理宠物健康。
宠物活动区域规划:为宠物规划专门的活动区域,避免其在家中随意游走,尤其是厨房、卧室等敏感区域,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宠物接触潜在污染源的机会,也有助于保持家庭环境整洁。
宠物社交管理:在宠物社交活动中,注意选择健康的玩伴,避免其与不明健康状况的动物接触;在宠物公园或聚会中,监督宠物的互动,防止其接触可能携带病原体的动物。
应急处理预案:养宠物的家庭要有应急处理预案,一旦发现宠物或家庭成员出现疑似症状,就要迅速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就医;预案应包括附近兽医诊所的信息、基本的治疗措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