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凝聚团结发展力量
作者: 本刊记者
2025年5月29—31日,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以“弘扬丝路精神 汇聚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的强大力量”为主题的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在甘肃敦煌召开。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吉炳轩,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及博茨瓦纳国民议会议长凯奥拉佩采,老挝国会副主席、和平与团结委员会主席宋玛,尼泊尔前总统班达里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主持开幕式。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甘肃省政协主席庄国泰,中联部副部长陆慷,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张伟,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沛兴,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瑞雪、王兵,中联部前副部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刘洪才及埃及共和人民党主席、参议院外委会主席哈齐姆,德国汉学家吴漠汀等出席开幕式。来自60个国家的政党政要、专家学者、文化界人士、国际组织及非政府组织负责人和中方各界代表约400人与会。
以文明交流互鉴
助推人类共同进步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既有文明冲突带来的血腥屠戮,也有文明交流铺就的绚丽画卷。当今世界正处于动荡变革期,是树起意识形态藩篱、人为制造文明隔阂,还是超越意识形态偏见、主动促进文明交流,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要包容共存、交流互鉴,正是回应这一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
韩正表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将助力人类共同进步、促进世界繁荣发展。我们要相互尊重、相互成就,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要求同存异、共迎挑战,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纽带,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要与时偕行、守正创新,不断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真诚对话、合作共赢,通过对话和沟通来消除隔阂和误解,增进彼此共识和友好感情,推动不同文明和谐相处,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
凯奥拉佩采表示,当今世界正处于关键十字路口,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甚嚣尘上,多边主义面临挑战,各国迫切需要在气候变化、多边贸易、卫生健康等领域形成合作共识,否则实现共同繁荣的目标将遥不可及。全球文明倡议的可贵之处在于引领文明交融共进,为不确定的世界塑造未来。
宋玛表示,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不同文明和谐发展是让世界更加美好、公平、安宁,以及助力各国改善民生福祉的关键力量。当前国际和地区局势加速演变,个别国家奉行霸权思维和单极思想,通过制造贸易冲突挑起国际争端,加剧地区矛盾和全球动荡。中国面对霸权坚守底线,为世界提供了稳定性和确定性,并引领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老挝愿同中方一道,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促进世界发展繁荣。
班达里表示,世界是汇聚不同文明的百花园,文明交流互鉴有助于推动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不同国家和谐共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建设和谐共处的世界奠定了根基。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不同文明弥合分歧冲突、实现和谐发展。
以文明交流互鉴
促进各国协同发展
全球文明倡议提倡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和深入交流,以文明多样性和文化的和谐共生为基础,推动世界共同发展。全球文明倡议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有力推动了各文明间的交流、对话、合作、互鉴,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向世界展现了除西方模式之外通向现代化的另一条道路。
吉炳轩表示,丝路精神凝结于历史、启迪在当下、着眼于未来。弘扬丝路精神,对维护多边主义、携手应对挑战、促进人类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愿与各国携手,赓续“和平合作”的优良传统,彰显“开放包容”的胸怀气度,绽放“互学互鉴”的智慧光芒,汇聚“互利共赢”的普遍共识,筑牢“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根基。愿与各国携手,共逐发展之梦、共筑安全之基、共聚文明之光、共架民心之桥,推动不同文明共同前进,开创人类文明更加美好的未来。
与会外宾高度评价全球文明倡议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认为全球文明倡议极具思想引领力、价值感召力和国际影响力,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实现国际公平正义提供了强大精神指引。中非国际交流智库教授谭哲理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全球倡议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博大的天下情怀、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在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相关理念倡议的思想伟力和时代意蕴愈发彰显,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为解决当前世界最尖锐、最紧迫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保加利亚“一带一路”全国联合会主席扎哈里埃夫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前途命运提出三大全球倡议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描绘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对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与国际公平正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阿尔及利亚丝路新闻网主编哈利勒·阿卜杜勒卡迪尔表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为深化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注入强大动力。阿拉伯文明和中华文明都是底蕴深厚的文明,我们将致力于搭建可持续、包容的阿中文化之桥,让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更加深厚。
与会外宾十分钦佩中国式现代化伟大成就,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典范,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注入新动力。“社会主义中国之友”美国委员会秘书克莱顿·沃德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中国式现代化高度关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很多做法值得资本主义国家深入反思。葡萄牙“中国观察”主席鲁伊·洛里多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为各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机遇,开辟了新路径,“一带一路”倡议带动共建国家经济发展,共享中国发展机遇,成为合作共赢的典范。法国原欧洲议会议员、国际贸易委员会委员朱文表示,敦煌书写了“戈壁建绿洲”的动人传奇,中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为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方案。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教授阿克罗姆·卡里莫夫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充分考虑自身国情和发展经验,发展成果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给很多国家带去正面积极的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经验值得各国深入学习和借鉴。
以文明交流互鉴
赋能全球治理
当今世界正处于动荡变革期,人类面临的风险挑战急剧增加,全球治理体系因地缘竞争加剧陷入困境。文明交流互鉴可推动各国消除分歧、增进互信、凝聚共识,探索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共同路径,提升全球治理体系的制度治理能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刘建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从“一带一路”蓝图变实景,到敦煌文化发扬光大;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赓续传承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都倾注了巨大心血。习近平文化思想及全球文明倡议为我们办好本届对话会,共商交往合作大计,汇聚团结力量指明了方向。

胡昌升表示,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生动擘画了不同文明平等交流互鉴、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在敦煌举办,将为各国搭建文化交融、思想融汇、感情融通的桥梁,奏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华彩乐章。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当今世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持续抬头,各国需要高举多边主义旗帜,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互鉴,为人类面临的各类风险挑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意大利国际社会科学自由大学国际与战略研究中心教授伊万·卡尔迪罗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系列重大倡议,倡导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以互利互惠关系促进经济共同发展,通过文明对话推动和平共存,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吴漠汀表示,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十字路口,各国必须坚守真正的多边主义,跨越地缘政治障碍,以文明互鉴和国际合作实现破局。拉丁美洲社会科学院厄瓜多尔分院教授巴列霍指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坚持开放包容、反对“小院高墙”才是人间正道。拉美各国期待同中国等世界大国建立基于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肯尼亚东南大学校长瓦莫查表示,当今世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严峻,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文明可以独善其身,非洲更是面临巨大挑战。各国要超越意识形态和文明差异,将全人类共同价值转化为全球生态治理的行动共识。
本届对话会开幕式设置了主题演讲和展示环节,通过“飞天逐梦”“智启文明”“三兔共耳”等创新形式,展示全球文明倡议背后的文化理念、科技赋能文明对话的创新维度和世界青年共叙友谊的感人故事,生动诠释了东西方文明包容发展的时代价值,彰显了以互学互鉴与科技共享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敦煌文化展示和主题书展等活动。本届对话会共举行八场平行分论坛,中外代表分别围绕“文明传承与数字丝路的全球对话”“共筑文明共同体:博物馆国际合作新愿景”“夯实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法理根基”“跨文明对话的青年力量”“平等包容·和合共生——文学家的多元文明叙事”“和而不同·学以相鉴——汉学家视角下的文明多样性”“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生态行动”“人工智能时代的文明重构与新生”等议题深入讨论、砥砺思想,为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探索路径,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