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绘睦邻友好新蓝图 共筑周边命运共同体

作者: 本刊记者

2025年5月25日至26日,以“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政党在行动”为主题的中国共产党同周边国家政党对话会在北京举行。马来西亚人民公正党主席、政府总理安瓦尔,巴基斯坦穆盟(谢)领导人、政府总理夏巴兹,泰国为泰党党首、政府总理佩通坦向会议致贺信。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发表主旨讲话,印度尼西亚大印尼行动党秘书长、人民协商会议主席穆扎尼,尼泊尔前总统班达里,柬埔寨人民党中央委员、柏威夏省省长、“柬中友好青年之家”主席金烈提,乌兹别克斯坦企业家和实业界人士运动—自由民主党主席海托夫分别致辞。来自周边29个国家逾40个政党代表、部分驻华使节和智库、媒体、工商界人士等约200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和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中联部副部长陈洲主持会议。

以党际交往擘画共同家园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10周年。在今年4月召开的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当今世界各国命运前所未有地紧密交织在一起,政党不仅要为解决国家治理问题提供方案,也迫切需要为全人类未来规划蓝图。此次中国共产党同周边国家政党对话会的召开,便是要依托党际交往渠道进一步凝聚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共识和力量。

安瓦尔在贺信中表示,高度赞赏中国共产党在全球局势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致力于区域团结、包容互鉴与建设性对话,对话会不仅是一次外交互动,更是巩固政治互信、放大区域声音、擘画未来蓝图的战略渠道。

夏巴兹在贺信中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三大全球倡议,为人类发展指明了方向。不久前中国共产党举办历史性的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擘画了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符合周边国家共同利益与诉求。本次对话会则为地区国家之间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探索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新路径提供了富有意义的平台。

佩通坦在贺信中高度赞赏中国共产党举办周边国家政党对话会,表示本次会议不仅将深化为泰党同中国共产党的友好关系,也将增进地区各国政党、政府、智库等各界之间交流合作,相信将取得建设性成果。

刘建超在主旨讲话中表示,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强调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积极践行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方针理念,给周边各国带来重大利好。中国共产党期望同政党这一重要群体在深化理解与互信基础上群策群力、相向而行,携手立稳安全、发展、文明、互信这四根支柱,构建起动荡时代能为我们遮风避雨的共同家园。

穆扎尼表示,政党是国家政策制定者与国家建设推动者,同时肩负着促进跨国合作、巩固双边关系政治基础的重任。在多元化的世界,政党应成为团结不同民族的纽带和弘扬正义、增进福祉的平台。

班达里表示,近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中央周边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创美好未来。这一主张符合周边国家核心关切,为亚洲未来指明了方向。地区政党应携手与共,把亚洲建设好、发展好,充分展现其韧性、智慧与力量。

金烈提表示,政党在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与和平稳定上肩负重要责任,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必须积极塑造对话而非对抗、包容而非分裂、合作而非冲突的地区秩序,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为指引,共同走向集体复兴之路。

海托夫表示,中国提出同周边国家携手构建命运共同体,展现了中国在维护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的关键作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系统性概念,本质上是构建以相互支持、总体稳定和着眼全人类共同未来为内核的新型国际关系。政党应为此贡献力量,推动建立互信、深化协作、巩固友好。

以对话协商增进战略互信

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需要周边国家增进和巩固战略互信,对话协商则是累积信任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正处于动荡变革期,一些国家的阵营对抗思维和行动给亚洲国家间关系造成干扰,使地区国家间的矛盾有所放大。这要求周边国家以对话协商精神妥处矛盾分歧,为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提供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同周边国家政党对话会正是周边国家开展对话、增进互信的重要平台。

同绘睦邻友好新蓝图 共筑周边命运共同体0
标题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对话协商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稳定的亚洲搭建平台,各国应通过负责任的真诚沟通,持续厚植理解和互信的土壤。巴基斯坦穆盟(谢)副秘书长、参议员艾哈迈德,泰国为泰党下议院议员、下议院经济发展委员会成员乐乌泰,菲律宾勇士篮球联盟界别党总裁蒙萨亚克等表示,对话协商体现各方相互理解、践行伙伴关系精神、实现和谐发展的共同决心,是解决地区争端、消除误解和分歧、建立长久互信的有效工具。当前亚洲地区正面临诸多复杂威胁和挑战,各国应在注重实效、尊重主权和独立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围绕经济、安全、人文、国际秩序等各类问题,完善多维度对话平台,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作出协调一致的积极努力。

土库曼斯坦民主党副主席巴达耶夫、印度尼西亚民主斗争党西爪哇省党部司库克里斯蒂娜等表示,尽管各国意识形态不同,但意见碰撞和经验交流将为我们加强友谊、深化战略互动、共同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迈出关键一步。各国应致力于共同开展建设性对话,倡导相互尊重和理解、和谐共处,搁置并妥善应对各类分歧。

高水平战略互信是国家间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各方应加强战略沟通,为有效推动各项合作议程筑牢信任之基,这是与会代表讨论形成的基本共识。吉尔吉斯斯坦议会国际事务、国防、安全和移民委员会委员卡尔帕耶夫,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首席政治顾问孔达卡尔等表示,高水平战略互信不仅直接体现在政治、经济、安全和外交领域,亦对人文领域合作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巩固战略互信将帮助亚洲进一步发挥文明多元和文化多样这一显著优势。构建高水平战略互信需在坦诚对话、持续接触的基础上,不断深化高层战略沟通。各方应通过定期举行对话磋商和多边论坛等形式不断深化传统友谊,增进相互理解,避免误解误判。

以发展融合夯实繁荣之基

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旨在促进地区国家实现共同发展。近年来,一些国家奉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通过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垒筑“小院高墙”、科技封锁围堵等方式打压他国发展,对经济全球化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冲击。地区国家迫切需要携手合作,以真正的多边主义潮流对冲单边主义逆流,将地区繁荣发展打造成普惠包容经济全球化的中流砥柱,夯实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基础。

面对零和博弈思维给地区开放合作带来的不利影响,泰国前国会主席、前副总理、泰中文化经济协会会长颇钦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地区国家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互利合作。泰中双方要通过党际渠道开展互学互鉴,搭建数字技能人才合作平台,在中国东盟合作机制下共同制定绿色供应链管理标准,推动“一带一路”合作走深走实。马来西亚诚信党副主席、上议院议员哈达·南利表示,亚洲发展融合潜力巨大,必将造福后代、成就未来。地区国家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依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管控地缘冲突和自然灾害等风险,开展平等有效的对话交流,为商业贸易和青年成长创造机会。

同绘睦邻友好新蓝图 共筑周边命运共同体1
这是对话会期间举行的“世界变局下的亚洲”对谈现场。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地区国家需要抓住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大势,深入开展地区合作,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等平台促进地区经济融合发展。巴基斯坦政府前新闻部长、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常委会联合主席穆沙希德表示,西方三百年来的霸权正在终结,曾经主张自由贸易的国家如今却发起贸易战,把自己关进黑屋子。中国在科技创新、人民币国际化、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成就引人瞩目,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向东方转移。尼泊尔政府工业、商业和供应部部长达莫达尔·班达里表示,中国同共建国家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周边国家带来了重要机遇。尼中两国要加强基础设施联通,促进各领域合作,实现亚洲区域融合发展。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政策论坛副主席、政府律政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穆仁理表示,亚洲国家政党要完善治理、履行责任,紧跟人工智能、绿色发展等时代潮流,提高人力资本价值和居民收入,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印尼专业集团党中央贸易和旅游委员会成员阿里亚萨·苏比特表示,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有所抬头。亚洲国家要缓解风险而非制造风险,多元发展供应链而非脱钩断链,加强政策协同,推动南南合作,避免过分依赖域外大国。中国日本商会副会长、日中经济协会北京事务所所长宫下正己表示,日中两国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和建设性稳定关系,是在华日企的强心剂,双方企业有望在亚太地区进一步开展生态环保和第三方市场合作。

以文明交流织密民心纽带

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需要从国家延展至民间,通过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织密筑牢民心纽带。当今世界既面临传统的地缘政治竞争,也存在制度差异所引发的意识形态隔阂,还需面对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所带来的治理难题。在此背景下,亚洲各国迫切需要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在着力消弭分歧的同时探索促进民心相通的路径,夯实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亚洲具有丰富而多彩的文明,交流互鉴构成波澜壮阔的亚洲文明图谱。越共中央宣教与民运部副部长吴东海,文莱历史协会主席、前首相府常秘罗桑,韩国韩中友好联合总会总会长禹守根,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中常委卡尔纳·塔帕等表示,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诸多人类杰出文明的发源地,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日益彰显重要地位。每个国家、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价值,彼此尊重、和而不同是亚洲文明的活力之源和独特优势。文明多样性、文明差异性带来的并非对立而是互补,为各国互学互鉴、共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外方嘉宾高度赞赏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认为交流互鉴既是不同国家实现合作共赢的实践途径,也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方式。老挝人革党中宣部副部长维拉万、柬埔寨人民党中央外委会副主席柴索迪等表示,人类社会再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日益增多的纷争,中国坚定不移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以“天下为公”的胸怀憧憬人类共同未来,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展现了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历史担当,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国家的高度评价和积极响应。新形势下,亚洲各国应团结一致,进一步向世界共同发出“亚洲声音”,坚定维护多边主义、抵制单边主义逆流,通过推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凝聚亚洲社会合作共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

与会代表共同呼吁亚洲国家进一步加强交往交流,促进不同文明互学互鉴,在共同发展和现代化道路上携手同行。斯里兰卡人民解放阵线马特莱地区召集人,政府佛教、宗教和文化部副部长甘曼戈德拉·迪萨纳亚克等表示,从古代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到今天“一带一路”“两廊一圈”等新倡议、新平台,多样的交流往来与务实合作使各国人民深入了解彼此的文化传统和发展理念,为亚洲国家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缅甸人民先锋党主席岱岱楷、泰国人民党秘书长萨拉育·斋拉、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青年团副总书记埃利乌德·戈麦斯等认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广泛的交往和互鉴是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探索符合一国历史文化特点的现代化的必然路径。政党在各国政治生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充分发挥自身渠道优势,推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扩大交往,倡导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分享各自理念经验,构建多元互动的人文格局,为各国携手实现现代化贡献政党力量。

本次对话会分别举行了“世界变局下的亚洲”对谈和“池边谈话”,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与会代表在问答环节踊跃提问、深入交流,起到了答疑解惑、增进理解、凝聚共识的作用。对话会围绕“对话协商与巩固战略互信”“高水平开放与亚洲发展融合”“扩大交往交流与深化文明互鉴”等议题设置三场平行分论坛,与会代表同台论道、气氛热烈。会议最后通过《中国共产党同周边国家政党关于助力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共同倡议》,强调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巩固战略互信是重要保障,加强治理互鉴是内在需求,深化发展融合是关键支撑,地区和平稳定是首要前提,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是重要纽带。倡议呼吁周边国家政党努力把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共创地区国家美好未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