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美学赋能产品出海

作者: 张爱琳 柳洋

2024年10月15日至11月4日,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分3期在广州举办。作为中外贸易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广交会为中国品牌、中国产品向外传播提供了窗口,显示了中国“智”造的力量,更为“双向奔赴”的中外展商提供了贸易平台。

中国非遗美学赋能产品出海0
标题

从鱼龙彩灯到妆奁手包,从汝窑茶具到德化白瓷……本届广交会上,携带中国非遗美学元素的系列产品,或中西合璧,或守正出新,体现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这些产品在吸引海内外采购商目光、转化成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向世界分享中国的生活方式、审美态度。

“一夜鱼龙舞”:佛山彩灯闪耀世界舞台

展厅A区入口处,几位欧洲采购商围住一盏半人高的龙头灯,向展位负责人询问价格。该龙头灯是佛山市永正大进出口有限公司所展出的佛山彩灯中的代表作品。

佛山彩灯,广东民间称之为“灯色”,以精巧秀丽著称,是岭南民间艺术的瑰宝。早在2008年,佛山彩灯就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位负责人陈卓镔介绍说:“每年10月底11月初,佛山市都会有‘秋色巡游’,属于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巡游上的彩灯工程很多都是由我们公司承办的。”

佛山彩灯的制作历史源远流长,最初多用木条搭建框架,后来制作材料升级为铁丝。手工扎制成型后,再装饰内光源,然后粘贴上各色丝绸、花边、彩穗,配衬佛山特有的剪纸图案或在丝绸上绘以诗画。

彩灯的题材广泛,此次展出的作品既有鲤鱼灯、金鱼灯等极具传统吉祥寓意的样式,也有结合中式宫灯与西式台灯特点、侧重审美体验的新式灯笼型彩灯。这款灯笼型彩灯深受境外采购商的青睐,尤其是来自中亚地区的商人。陈卓镔表示:“曾有沙特阿拉伯的客户询问,能否将他们的特色花纹融入我们的设计,这也为我们开辟海外市场拓宽了思路。”

为给佛山彩灯的发展注入活力,佛山市永正大进出口有限公司与非遗传承人密切合作,推进新品研发。同时,他们积极寻求外部助力,此次将佛山彩灯带来广交会就得到了佛山市政府的强有力支持。虽然目前公司的外销渠道主要依赖客户下单,但陈卓镔对未来满怀信心:“我们相信,让岭南民间艺术走向全球的愿景,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现实。”

“行走的非遗”:当箱包开出花

在佛山彩灯牵动世界目光之际,同样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的另一家企业——广州市天纵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也通过其旗下品牌“庭序造物”,向我们展示了非遗美学赋能产品出海的一种模式。

“庭序造物”与朱砂画、景泰蓝等非遗传承人密切合作,致力于家居、服饰等高品质生活单品的制作,力图将中国非遗美学转化为世界性的时尚表达。展位醒目处摆放的几个化妆箱,就融合了“柿柿如意”的图样,以及作为“吉祥三宝(宝相花、摇钱树、聚宝盆)”之一的“宝相花”的花纹,同时使用改良宋锦,配合精致刺绣,隽永含蓄的古典美呼之欲出。现场负责人Ruby说:“混纺面料和改良机绣可以降低成本,让更多人能接触到运用非遗美学设计的产品。”

在对外合作方面,“庭序造物”已经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展开了广泛合作,结合当地非遗元素设计产品。在2024年的“广州礼物”设计大赛中,“庭序造物”的作品——“非遗蜡染创新国潮箱包”成功入围。这款产品将马来西亚独特的蜡染工艺与现代国潮箱包设计融合,通过日常可携带的箱包实现了非遗文化的跨境流动,体现出品牌“行走的非遗”理念。

依托遍布全国的线下门店以及多年参与广交会的经验,“庭序造物”正积极拓展境外业务,以期让世界领略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

“天青色等烟雨”:东道汝窑让艺术生活化

在东道汝窑的展位,其负责人刘佳成自豪地介绍说:“周杰伦唱的虽然是《青花瓷》,但歌词‘天青色等烟雨’形容的却是我们汝窑瓷器。”

汝瓷烧制技艺,是河南省汝州市传统手工技艺。2011年,该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道汝窑秉持“艺术生活化”的理念,希望将传统带给大众,同时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实际问题。展位现场设置了手工拉坯体验环节,直观展示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和文化,吸引了众多国际友人的关注。在谈及目前公司产品的制作流程时,刘佳成表示,东道汝窑的理念是“以器兴茶”,通过高品质茶具的制作来推广饮茶文化,对产品技术要求高,着重体现匠心传承。以现场展出的“莲升杯”为例,其杯身呈天青色,“杯缘线”一圈青中泛黄,对“杯缘线”厚度以及釉色的把握,都有赖于师傅的经验,无法用机器替代。

中国非遗美学赋能产品出海1
标题

虽然东道汝窑深耕国内市场,但也从未停下探索国际合作的脚步。刘佳成表示,广交会的客户主要来自俄罗斯、印度和中东地区。其中,俄罗斯客户在功能和审美两方面都有明确的采购需求,而中东客户则对泥料、釉料、拉坯机等产业上游环节表现出浓厚兴趣,这也是未来其品牌产品开发可以参考的新角度。

“中国白 向世界”:德化瓷的上下求索

同样深耕陶瓷制作领域,德化文旅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德瓷天下,整合德化陶瓷资源,策划并设立了“中国白·德化瓷”集中展示区。这一展区汇聚了来自福建省德化县的103家陶瓷企业,涵盖了工艺瓷、日用瓷、大师瓷等多个领域,共设置展位242个,全方位展示了德化白瓷的独特之处,是本届广交会的一大亮点。

德化瓷烧制技艺是一种以高岭土为原料的制瓷工艺,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德化白瓷胎釉纯白、温润如玉,被誉为“中国白”。

展会期间,德瓷天下的展品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商驻足观赏和洽谈合作。其中,非遗手捏瓷花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一致赞赏;东亚传统色彩浓厚的“招财猫”展柜附近,也聚拢了一批境外采购商争相问价。

除了出口贸易,内销市场同样潜力巨大。与景德镇青花瓷相比,德化白瓷虽然较少被大众了解,但仍凭借优质泥料和精湛工艺渐渐受到更多人的喜爱。目前,德瓷天下联合百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组成产品开发团队,重塑品牌IP,并借助海外资源,运用自媒体、电商等线上渠道多元化运营,力争让“中国白”这一文化符号更加深入人心。

广交会上的非遗美学元素,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独特文化魅力的舞台,也是世界了解中式审美的窗口。而最终出海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输出与共享。通过各参展商的努力,非遗不再仅仅是博物馆中的展品或古籍中的记载,而是真正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满足着现代人的审美与实用需求,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责任编辑:丁莉莎

上一篇: 我以妙笔绘唐诗
下一篇: 报告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