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甜蜜”陷阱

作者: 汪萍萍

糖尿病是一种人们看似熟悉却又充满误解的疾病,不少人将它简单归因于“吃糖太多”,殊不知其背后却有着复杂的病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巨变,糖尿病已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慢性病之一。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全球每10秒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相关疾病。而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4亿,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更令人担忧的是,糖尿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儿童,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陷入了这个“甜蜜”陷阱。

糖尿病里的“糖”到底指的是什么?糖尿病分为哪几类?

糖尿病,顾名思义,与“糖”有着密切关系。但是,这里的“糖”并非糖果或甜食中的糖分,而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葡萄糖是人体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水平高低受到胰岛素的精密调控。胰岛素由胰腺中的β细胞分泌,能帮助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并转化为能量或储存起来。当这一机制出现障碍时,糖尿病便会悄然而至。

糖尿病主要分为三大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是由于胰腺β细胞受损,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所致。这类患者需要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相比之下,2型糖尿病更为常见,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且多发于成年人,尤其是肥胖人群。2型糖尿病的发生多与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妊娠糖尿病则是妊娠期独有的糖尿病类型,大部分患者产后可恢复,但也会不同程度导致其后期患糖尿病的概率增大。

是什么触发了糖尿病这个“甜蜜”陷阱

遗传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个体患病的风险就会增加。但遗传因素并非决定性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才是糖尿病流行的幕后推手。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高糖、高脂、高盐的饮食,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长期的精神压力,都可能成为糖尿病的诱因。特别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很多人陷入了“久坐不动”的困境,进一步加剧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之所以被称为“甜蜜”陷阱,是因为它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患者可能只是感到偶尔的口渴、多尿或体重略有减轻,这些症状很容易被忽视。然而随着病情的进展,高血糖会对身体造成全方位的损害。它会损害血管,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影响神经系统,导致手脚麻木、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损害肾脏,引发肾病甚至肾衰竭;还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感染的风险。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避免落入“甜蜜”陷阱

面对糖尿病这一健康威胁,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糖尿病的第一道防线。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可有效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对于已经患了糖尿病的人来说,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遵医嘱服药,积极进行自我管理,同样至关重要。

糖尿病虽是一个“甜蜜”陷阱,但只要我们足够警惕,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就能有效避免落入其圈套。已经患病的朋友也不必过于沮丧,积极治疗、科学管理,同样可以享受美好生活。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编辑:冯士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