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小针灸如何发挥神奇作用

作者: 张凡凡

针灸是中国古代常见的疾病治疗手法,不熟悉穴位、经络的人觉得针灸很神秘。“为什么小小的银针在皮肤上一扎,就可以治疗疾病?”“为什么针灸后,疼痛就有所缓解,是不是针里放止痛药了呢?”今天,我们来了解针灸是如何治病的。

针灸的起源及作用

针灸起源于我国古代,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出现疼痛或不适症状时,医生会选择尖硬物体(木棍、荆棘、石头)等对患者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挤压、抓揉、摩擦、捶打,以缓解疼痛,促使患者康复。

随着时代发展,古人有意识地使用尖锐的石头刺激身体特定部位,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于是,尖锐的石块成了最早的“针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智慧的不断提升,针具逐渐转变为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现在使用的大多是不锈钢针。

早期灸法主要是用于温通经络、散寒祛湿、回阳救逆等。经过长时间摸索,人们选择易燃且具备温通经脉效果的艾叶作为主要原料,对体表予以温热刺激。因艾叶易燃烧且气味芳香,易于贮藏,后来成为灸治的主要原料。

中医认为,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会出现“不通则痛”的情况。针刺可达到调节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目的。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针灸治疗具有如下作用:

镇痛

镇痛是针灸最常见的功效。相关研究指出,针刺镇痛主要是激活内源性镇痛系统而实现止痛目的。中脑边缘系统如杏仁核、海马体等,在针刺镇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刺镇痛的传导路径为内啡肽、脑啡肽等。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可激活不同镇痛物质。

调节免疫功能

针灸在调节免疫功能方面的表现主要有两个:

第一,调节免疫细胞。针灸可以增强机体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比如,可以改善癌症化疗患者的T淋巴细胞转换率、细胞因子IL-2等,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第二,调节神经-免疫反应。下丘脑属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的初级中枢,负责对自主神经系统活动进行有效调节,针刺或电针可以激活下丘脑,使内源性阿片肽得到良好释放,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进而调节深度精神-身心反应,包含内脏功能调节、强效镇痛、免疫调节等。

调节内脏功能

资料显示,内脏疾病可在体表发生反应。针灸依据神经生物学原理,可对内脏功能进行阶段性调节。比如,人体的腧穴、募穴与交感神经和神经的节段性分布存在直接关系,受相近的节段性神经支配,针灸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可调节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有助于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

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可塑性代偿和重组有密切关系。针灸治疗可刺激肌肉,增强大脑卒中后的可塑性。

针灸可应用在哪些领域

内科疾病

针灸在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心绞痛)、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面瘫、中风后遗症)以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都可通过针灸来治疗。

外科疾病

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软组织损伤(如扭伤、挫伤)、骨关节疾病(如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手术后康复等,都可通过针灸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缓解疼痛,达到治疗目的。

妇科疾病

对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常见妇科疾病,针灸能够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等方式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儿科疾病

对小儿腹泻、消化不良、小儿遗尿、小儿惊厥等常见儿科疾病,针灸能够通过温和的刺激方式,调节小儿的脏腑功能,增强其免疫力,促进康复。

皮肤科疾病

对荨麻疹、湿疹、牛皮癣等常见皮肤病,针灸能够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改善皮肤的微循环,促进皮肤的修复和再生,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精神心理疾病

对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等常见精神心理疾病,针灸能够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紧张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

针灸的联合使用与局限性

针灸能与中药联合使用吗?

针灸和中药都属于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二者之间理论互通,可联合使用。中医指出,人体为有机整体,经络系统将脏腑、五官九窍、皮肉筋骨联系在一起。针灸可通过刺激经络穴位,对气血运行进行调节,实现治疗目的。中药根据药物药性选择内服或外用方法,对机体脏腑功能进行调节,维持气血阴阳平衡。

针灸能与西医联合应用吗?

针灸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各有优势。针灸是一种非手术、非药物的自然疗法,具备操作简单、副作用小的优势。西医治疗起效快且具有较强针对性。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理想。针灸疗法可以减轻西医治疗造成的副作用,如呕吐、恶心等,可缓解患者疼痛感,有利于机体功能康复。

针灸治疗有哪些局限性?

针灸可以在不同类型疾病中应用,但并非万能。针对高热疾病、畸形炎症等,针灸能缓解症状,但不能治愈。针对慢性疾病、复杂疾病,仅以针灸治疗效果并不明显,需要结合中药或西药治疗,提升整体效果。

针灸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晕针、感染、周围组织损伤等。因此,针灸治疗必须由专业医师操作,需要掌握患者的禁忌证和适应证。

(作者单位:西安市中心医院)

【编辑:陈 彤】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