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继母用接纳照亮孩子的未来

作者: 周文平

2025年4月6日,在浙江省衢州市,第621期“幸福读书会”正在举行。“在家庭中追溯力量的源泉,会发现接纳和允许是力量生发的地方,而父母的行动创造了力量诞生的场域……”活动组织者李华向大家分享读书感受。

李华成立了“李华妈妈工作室”,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她还创办了公益读书会,带领更多家长成长。看着曾经焦虑的家长们变得平静从容,她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很多人不知道,她学习家庭教育的初心是为了帮助继子凯伦走出困境……

以爱之名:继母用接纳照亮孩子的未来0
本文主人公李华

深耕家庭教育,

继子逆袭成学霸

李华是浙江省衢州市衢州三中的一名高中老师。前夫去世后,她与郑明祥走到了一起。郑明祥是金华车务段衢州东站的一名职工,他的前妻因病去世,留下了一个儿子郑凯伦。

“咩咩……”第一次见面,9岁的凯伦冲着李华喊道。李华知道他想叫“妈妈”,却又不好意思开口。看着这个既调皮又有点羞涩的小男孩,她的心底泛起阵阵暖意。36岁的李华从未生育过,她把凯伦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

经过半年多的相处,她和郑明祥结婚了。婚后,夫妻俩相敬如宾,互相体谅,生活很幸福。然而,李华没想到的是,凯伦总是安静不下来,喉咙里会发出各种怪声,还频繁眨眼睛、抽动鼻子、歪头。夫妻俩带着他辗转数家医院,最终,他被诊断为患有多动症和抽动症。

读小学四年级时,凯伦的症状变得更加严重。他上课坐不住,还经常骚扰其他同学。6名同学给老师写信,表示不愿和他坐同桌,老师甚至罚他站在走廊听课一周。“我自己就是老师,我儿子却被这么多人嫌弃,你知道我心里有多难受吗?”除了心痛,李华还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再婚后,她特意把凯伦从姑姑家接回来,每天辅导他学习,给他洗衣做饭,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凯伦对她也很好,有好吃的总是先问她:“妈妈,你要不要?”母子俩相处得很和谐。李华实在想不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朋友建议李华去学习家庭教育,这或许能让她走出困境。通过学习,她意识到孩子出现问题,根源可能在家长身上。作为继母,她想对孩子好,却从来没想过孩子的感受,所以凯伦没有从她的付出中感受到真实的爱。

以爱之名:继母用接纳照亮孩子的未来1
李华和家人们的合影
以爱之名:继母用接纳照亮孩子的未来2
李华和“幸福读书会”的成员们

比如,凯伦总是先问她“要不要”,其实是一种讨好行为,他心底藏着难以愈合的创伤。他7岁失去母亲,父亲因为工作太忙把他寄养在姑姑家,这让他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试图搞出一些动静引起大家的关注,所以出现了多动、抽动的症状。

明白这些后,李华很心疼儿子,决定要真正走进孩子内心去爱他。

那时候,李华的女儿刚出生不久,她带着女儿和保姆一起出去学习家庭教育。每次学习归来,她就马上投入实践。每周五晚上,李华都会举办亲子活动,邀请同学和朋友带着孩子一起参加。活动结束后,李华带着儿子去吃烤串、麻辣烫,还故意对儿子说:“这是咱俩的小秘密,不要告诉爸爸和妹妹哦!”“我一定保密!”凯伦兴奋地点点头,难掩内心的幸福与满足。

李华还准备了一个叫“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小本子,专门记录儿子的优点。

“儿子,今天我看见你到卫生间把灯关了,我感受到了你对这个家庭的关爱,也看到了你作为哥哥的责任感。”

“儿子,今天你主动去写作业,我看到你抵御住了许多诱惑,你真了不起!”

……

李华还让儿子把这个小本子带到学校,请老师帮忙记录。最初,老师抱着负责任的态度,写下了“如果你……就更好了”的句子。李华看到后,及时与老师沟通,拜托她只关注孩子的优点,不要对孩子提任何要求。

李华不仅把凯伦的点滴成长都记录下来,就连生日礼物也会精心准备。她设计了一张藏宝图,让儿子一步步去寻找礼物。当凯伦找到礼物时,脸上写满了兴奋与惊喜。

在妻子的影响下,郑明祥也改变了之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看到儿子犯错时,他不再威胁恐吓,而是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再和儿子沟通。为了让儿子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郑明祥陪儿子一起登泰山看日出。“爸爸,加油呀!”让郑明祥没想到的是,儿子不仅没有退缩,还不停地给他鼓劲儿。“儿子,你可比爸爸厉害多了!”郑明祥忍不住赞叹。

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凯伦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多动症和抽动症竟不治而愈。小学六年级时,凯伦被评为优秀班干部;初中时,他超越了那些曾经不愿意和他成为同桌的同学;高中时,他经常考年级第一名,成了妥妥的学霸。2022年,凯伦以619分的高考成绩被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录取。

摒弃托管依赖,

父母担起育子责任

把多动症孩子培养成了学霸,这让李华在学校出了名。凯伦的班主任亲眼见证了孩子的巨大变化,特邀李华为家长们分享经验。校长也看到了李华的影响力,在学校成立了“李华妈妈工作室”。

从那之后,李华每两周举办一次分享会,连续举办了3年。她以亲身经验为例,向家长们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她的分享会不仅吸引了本校的家长,很多外校的家长也慕名而来,每场讲座都超过200人。

见妹妹这么厉害,李华的哥哥把儿子送到了她家,说:“我和你嫂子没空管,你帮我教育一下这个孩子。”李华直言不讳地对哥哥说:“你们这样做对不起孩子,孩子缺少的是父母的陪伴。如果你们是为了甩锅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我很不高兴;如果你们想要孩子改变,就来听我的讲座!”

听了两次李华的讲座后,哥哥和嫂子商量决定哥哥回归家庭,陪伴儿子成长。李华告诉哥哥:“孩子放学后,你到学校门口接孩子。回家的路上,不要只和他聊学习,还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的闪光点。”哥哥照着她说的做了,这条放学路承载了父子俩的许多快乐时光。孩子每天晚上回家,总有一盏灯亮着,他知道自己并不孤独,父母是爱他的。2022年,原本桀骜不驯、成绩波动较大的侄子考入了青海大学临床医学系。

“你真是改变了咱们家族的命运啊!”就连当过校长的父亲也对李华赞叹不已。能够得到父亲的认可,李华感到非常自豪,更坚定了把家庭教育事业做下去的信心。

拯救问题家庭,

带动父母成长

出于对李华的信任,有的家长时隔多年还会向她求助。第一次和李华见面时,高妈妈还没开口,眼泪就掉了下来。自从生了二胎,女儿小美(化名)就开始变得叛逆。夫妻俩把女儿送进青少年训练营,结果她自己跑了出来。

看得出来,高妈妈非常心疼女儿,但不知道怎么帮助女儿。李华建议她来学习家庭教育。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成长,高妈妈学会了如何关爱女儿,陪伴她平稳地度过了黑暗时期。小美后来成了一名艺术老师。

李华利用业余时间创办了“幸福读书会”,除了举办读书分享活动,还定期进行家庭教育、心理学等主题直播。几年后,高妈妈的儿子强强(化名)上小学四年级时也出现了问题,焦虑的她再次找到李华。“儿子和女儿的问题不同,你还要继续学习呀!”李华建议她来参加读书会。读书会一周读一本书,让很多家长受益。以前,高妈妈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儿子身上,孩子感觉很压抑,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参加了一段时间的读书会后,高妈妈激动地说:“我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平静,担忧少了,能量也提升了!”更让她高兴的是,自从她每天认真读书后,儿子也悄悄发生了变化:之前她吼多少遍也不肯放下手机的儿子,竟主动写起了作业。最近一次期末考试,强强竟然考了全校第13名,还获得了“优秀学生”称号!高妈妈做梦也没想到儿子竟然进步得这么快。

“孩子出了问题,很多时候根源在父母身上,”李华认为,“想要孩子改变,父母首先要作出改变,可很多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眼里只有孩子的缺点,看不到孩子身上的优点,习惯指责孩子,看不到自身的问题。”

为此,李华每月组织一次亲子户外活动。有时候,她带大家一起去看海,家长和孩子们随着潮起潮落欢呼雀跃。蓝色的大海变幻莫测,时而汹涌澎湃,时而波澜不惊,孩子们感受着海的博大和包容。有时候,她带领家长和孩子一起爬山,沐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看壮丽的日出、巍峨的高山。这样的活动,让父母和孩子在照见彼此的过程中,不断增进感情。

除了每月一次的亲子活动,李华还开展公益讲座100多场,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传授经验方法。她创办的“幸福读书会”目前已开展了611期线下“幸福读书会”,参与者多达4000人次,直播受益人数达2万人次。“李华妈妈工作室”团队也日渐壮大,固定成员达到8人,除了老师和心理专家外,还有热心的家长们。

2023年,李华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2024年7月,李华荣登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丈夫体贴,儿女优秀,李华愿意把更多精力投入助人为乐中。她对丈夫说:“我的目标是帮助一万个焦虑的家庭走向美好!”郑明祥微笑着向她竖起大拇指。

责编/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