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筑神州风雨楼

作者: 李大钊

高筑神州风雨楼①

李大钊

壮别天涯未许愁,

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②,

高筑神州风雨楼。

【注释】

① 原题为:“丙辰春,再至江户。幼蘅将返国,同人招至神田酒家小饮,风雨一楼,互有酬答。辞间均见风雨楼三字,相约再造神州后,筑高楼以作纪念,应名为‘神州风雨楼’。遂本此意,口占一绝,并送幼蘅云。”丙辰,即1916年。江户,日本东京的旧名。幼蘅,即刘以芬,福建人,李大钊友人。再造神州,指消灭袁世凯,重建中国。

② 黄龙府:金国的京城,故址在今吉林农安县内。据《宋史·岳飞传》载,岳飞在抗金战争中,鼓励部下将士:“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这里指消灭了“窃国大盗”袁世凯,大家痛饮祝捷,共筑“神州风雨楼”以作纪念。

【解读】

1913年冬,李大钊从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东渡日本,进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1915年底,李大钊回国参加了讨袁活动。1916年春天,李大钊重返日本东京学习,进一步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此时适逢留日学友幼蘅回国,在为其饯行时,李大钊即席吟诵了这首诗。

此诗一扫历来送别诗所流露出的哀婉感伤,代之以豪壮乐观的情调。诗人告慰大家,在行将分别之际,暂时收起离愁别恨,待到直捣“黄龙府”,铲平内忧外患,实现民族振兴之时,再聚集一堂,举樽欢庆伟大的胜利和祖国的新生。诗中的“神州”,正是作者无时不萦绕于心中的祖国。为了祖国的光明前途,作者要寻找一条“正道”,进而为饱经风霜的同胞筑起一座遮荫避寒的高楼。

全诗格调高昂、慷慨豪放、蕴藉丰厚,展示了诗人匡时救国的伟大抱负。李大钊同志的希望没有落空:如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神州奇迹,铸就了华夏伟业。

上一篇: 蜀相 〔唐〕
下一篇: 居安思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