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

安不忘危,身安国保

《群书治要·周易》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①。是故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②。’”

【注释】

① “危者,安其位者也”几句:这是说明“危”“亡”“乱”,均来自昔日自恃其“安”“存”“治”。《周易正义》:“‘危者,安其位者也’,言所以今有倾危者,由往前安乐于其位,自以为安,不有畏慎,故致今日危也。‘亡者,保其存者也’,所以今日灭亡者,由往前保有其存,恒以为存,不有忧惧,故今致灭亡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所以今有祸乱者,由往前自恃有其治理时也,谓恒以为治,不有忧虑,故今致祸乱也。是故君子今虽复安,心恒不忘倾危之事;国之虽存,心恒不忘灭亡之事;政之虽治,心恒不忘祸乱

之事。”

② 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这里所引是《否》卦九五的爻辞。这是告诫九五之“君”要“心存将危,乃得固”。苞桑,桑树之本。《周易正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者,言心恒畏慎:其将灭亡!其将灭亡!乃系于苞桑之固也。”

【译文】

孔子说:“危险,是因为安乐于原有的地位而没有畏惧心;丧亡,是因为以为存活长远而没有忧惧心;祸乱,是因为认为治理太平而没有忧虑心。所以君子安乐时不忘危险,存活时不忘丧亡,太平时不忘祸乱,因此自身平安国家得以保全。正像《周易·否》卦九五爻辞所说:‘要灭亡啊要灭亡!于是警惕长存,有如绑在桑树根上那样牢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