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浪浪山”

作者: 乱码

走出“浪浪山”0
标题

“我想离开浪浪山,出去闯闯。”两年未见的小妖怪又回来了,这次他决定离开浪浪山,与“蛤蟆精”“黄鼠狼精”和“猩猩怪”组成草根小队,踏上取经之路。2025年8月,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将上映。这部电影是《中国奇谭》系列的首部短片《小妖怪的夏天》的电影续作,也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上美影”)沉寂多年后,一部力图重获荣光的中国动画电影。

不重复自己,不模仿别人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受到关注,自然源于“前传”《小妖怪的夏天》的空前成功。2023年,这部短片在哔哩哔哩网站单集播放量突破1亿次,是名副其实的现象级动画。短片所属的《中国奇谭》系列也因此获得无数关注,而其背后的制作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这一年进入了“95后”等年轻群体的“兴趣涉猎区”。

作为“中国学派”动画的代表,上美影曾经有《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享誉国际的经典作品,是中国动画当之无愧的“头牌大厂”。但1999年的《宝莲灯》,似乎成了上美影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在此之后,上美影一系列作品反响平平,有一些甚至难以进入大众视野。

上美影的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的美术片组。1957年,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美术片组独立出去,成立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漫画家特伟担任厂长。

那是国内各行各业都向苏联学习的年代,中国的美术电影工作者亦如此。1955年,在创作动画短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时,创作人员临摹了苏联动画片《灰脖鸭》等影片中的精彩片段,最终的成品虽质量仍属上乘,但带有浓浓的苏联风格,甚至在威尼斯电影节参展时被当成了苏联动画。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特伟提出,要在动画制作中弘扬中国文化,表示“以后我们要标民族之新,立民族之异,创造具有中国气派的民族作品。为中国动画在世界上争取荣誉”。他还要求创作者们“不重复自己,不模仿别人”。此后10年间,上美影的创作者们将这番颇具理想主义的想法一一实现。

1960年,特伟执导了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这部改编自齐白石鱼虾画作的短片,首次尝试将中国传统水墨艺术与现代动画技术融合,开创了世界动画史上的先河。该片不仅具有儿童科普片的功能,还拥有浓郁的东方艺术韵味,荣获第一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及诸多国外奖项,中国动画片自此在世界上有了名声。

1961年到1964年,由万籁鸣和唐澄联合执导的《大闹天宫》横空出世。影片以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为蓝本,借鉴戏曲脸谱和身段设计人物造型,创造出极具民族风格的“孙悟空”形象。当时没有电脑制作,一切全凭画师手中的画笔。10分钟的动画要画7000到1万张原动画。50分钟的《大闹天宫》上集和70分钟的下集,仅绘制就投入了近两年时间。这部影片是中国第一部影院动画长片,依然获奖无数。

特伟等创作者共同缔造了上美影的黄金时代,彼时,全国最优秀的动画人才汇聚于此,大家慢工出细活,一帧帧画出艺术与思想并存的作品。直到1979年的《哪吒闹海》和1980年的《三个和尚》,上美影仍保持着高水平的创作力。此时,已是75岁高龄的特伟感到力不从心。在他的劝说下,原本只想一心搞创作的《大闹天宫》首席动画设计严定宪同意继任厂长,特伟退居二线作为顾问。

走出“浪浪山”1
标题

严定宪上任之时,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剧变,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出现了大量民营或合资动画加工公司,其薪酬待遇远超国营体制。严定宪明白,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提高薪酬标准;要有钱支付高薪,就必须提高生产效率。为了提高产能,严定宪把固定工资制度改为酬金制,让拍片多的职工能拿到更多的酬金。他还承接了为日本动画公司加工动画的外包任务,这让上美影获得90.5万美元的收入,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

在严定宪担任厂长的5年时间里,上美影陆续推出了《黑猫警长》《葫芦兄弟》《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和贝塔》等一系列风靡中国的动画。这些早已成为时代记忆的作品,在《聪明的一休》《米老鼠与唐老鸭》等外国动画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时,坚挺地为中国动画争得一席之地。

但这,也是上美影在那个时代最后的荣光。20世纪90年代,《狮子王》《玩具总动员》等一些高水平、大制作的外国动画电影被引入中国,迪士尼几乎霸占了中国影院的动画片市场。此后近20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动画在电影市场销声匿迹。

“小妖怪”,再出发

2022年,中国动画迎来了百年诞辰。作为中国动画的奠基者之一,沉寂多年的上美影决定在这个历史节点上推出一部致敬传统、面向未来的作品,以回应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历史时刻。《中国奇谭》的策划就在这一契机下诞生了。

《中国奇谭》的总导演陈廖宇再次提出上美影“不重复自己,不模仿别人”的创作理念,关于作品和传统文化的相关性,他认为“创作的基调是自由,要让传统文化‘为我所用’,而不是让中国特性成为创作负担”。

在策划初期,项目组决定采用“半命题”方式,核心要求是创作一个具有中国风格的志怪故事,但在具体内容、风格、技法上留出最大自由度。为了实现风格多样化,他们邀请了10位背景不同但都对志怪题材有浓厚兴趣的导演参与创作。这些导演带来了水彩、水墨、剪纸、人偶定格等多种美术风格,构成了这部系列短片的独特拼图。其中,胡睿执导的《鹅鹅鹅》选择了一条最不传统的路径。他的作品大量使用西方素描技法,人物造型上则融入哥特式设计语言,最终呈现出一种以西方绘画方式反向诠释中国水墨意境的美学图景。

《小妖怪的夏天》也采取了融合的策略。导演於水带领团队深入研究了《芥子园画谱》这部清代画学经典,汲取了梅兰竹菊、山石树木等传统意象的笔法。在传统水墨画创作中,留白是自然形成的艺术表现,但把留白风格融入彩色动画却是一个艰难的课题。几经探索后,团队最终采用雾气和云雾来替代传统留白。在夜景等缺乏白色区域的场景中,也通过云雾的虚实变化实现留白效果,在山景等需要层次的画面里,也用云雾留白凸显空间感。这一改良既满足了电影艺术对沉浸感的需求,又通过虚实相生的笔墨语言保持了东方美学特色。

这很难不让人想到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小蝌蚪找妈妈》。这令世界动画领域眼前一亮的东方艺术,在60年后,或能为中国动画找回自己的一条路。

在叙事层面,《小妖怪的夏天》也做到了旧瓶装新酒,用经典名著里的元素讲出最具当下性的故事。它虽然用了《西游记》的故事设定,但故事里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是原创的。和《西游记》主要描绘历尽劫难、终成正果的师徒四人不同,《小妖怪的夏天》将镜头对准了传统叙事中隐于幕后的无名小妖。而这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小妖怪,在创作者的构想中,就是屏幕前的年轻观众—他在大王洞里日常辛苦工作,上头总是布置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头目拍大腿定方案,小头目拿着鸡毛当令箭—这些“熟悉”又好笑的场景,瞬间拉近了当下年轻人和传统志怪故事的距离。

“浪浪山”往事

《小妖怪的夏天》能把传统故事改编得如此贴合当下社会现状,和导演於水的个人风格及创作经历是分不开的。

於水一直很关注文本创作,作品叙事性很强。2004年,於水完成了毕业作品《生活原来是这样的》,获得了国内外30多个奖项。制作人韩三平从当年的优秀毕业作品里看中了这部,说这个动画有特点,可以试试去做个大电影。

当时的动画电影市场非常惨淡,国产动画电影几乎没有一部是不亏本的。投资人认为於水想做的东西和大众预期的动画不一样,不敢投;於水也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驾驭这么一部90分钟的电影还是有难度。于是,他安安静静地在大学教书,等待新的机会。

2009年,中国动画电影仍然未有复苏的迹象,只有一部《喜羊羊和灰太狼》大电影在院线上取得了票房成功。但同时,互联网动画的兴起初见端倪:《打,打个大西瓜》和《李献计历险记》得到了不少关注。

2012年,於水开始着手筹备自己的系列动画。他分析当时的成功案例,发现网络上流行的动画大致可分为三类:强调“萌”元素的如《阿狸》《罗小黑》,主打无厘头和“贱文化”的如《流氓兔》《兔斯基》,以“吐槽”见长的如《十万个冷笑话》。而这三类,归根结底都围绕“喜”“乐”。於水想找到一个还鲜有人涉足的新领域。

人类的基本情绪无外乎“喜怒哀乐”,“萌”、无厘头、吐槽都属于“喜”和“乐”的范畴,“哀”属于悲剧,大众一般很少主动在网上找悲剧看,那便只剩下一个“怒”字。於水认为,如果此时有一个人物设定在虚拟世界中带有“赏善罚恶”的功能,一定会得到强烈的共鸣。所以,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看似冷漠,但在关键时刻会拍案而起的小男孩“否否”诞生了。这就是《否否正能量》的主角。

否否是一个看似平凡普通的青年,却拥有双重身份—当遇到道德越界的行为时,他会变身为“禽兽超人”惩治恶人。《否否正能量》得到更多关注以后,於水有了更多资金的支持。他又在同一世界观下创作了《否否正能量》的“升级版”《禽兽超人》,动画的品质明显提升,讨论的话题也更加新锐。

这个系列的创作为《小妖怪的夏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陈廖宇找到於水时,於水表示想做一部关于小妖怪的故事。陈廖宇很支持於水的想法:“如果他(於水)说要做关于孙悟空的故事,我肯定反对,因为太多人做过了。但他说要做一个无名小妖的故事……”于是,一个关于小人物的故事逐渐成型。和於水之前的作品一样,《小妖怪的夏天》用充满想象力的奇幻设定反映了最现实的社会问题。它和《禽兽超人》一样叙事先行,一样关注社会问题,连小妖怪一心想离开的浪浪山也是《禽兽超人》里否否的老家。浪浪山还是那个浪浪山,只是当年能一拳砸碎一切不公的否否,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妖怪。

幽默讽刺、强叙事和关注社会让《禽兽超人》系列获得了大量网络讨论。《小妖怪的夏天》就继承了《禽兽超人》的“网感”基因,而这也是它在网络上获得巨大关注的重要原因。

路在脚下

《小妖怪的夏天》一上线,就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豆瓣评分一度高达9.6分,上线首周冲上热搜10次。小妖怪被拿来刷锅的一幕配上“已在工位”的文字被做成表情包,剧中的对白“我想离开浪浪山”也成了当时的流行语。

年轻观众喜欢这个故事,他们和故事里的小妖怪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於水说:“《小妖怪的夏天》本质上是一个关于勇气的故事。它讲述的是,当面临人生抉择时,你是否敢于突破现状,追寻更好的可能。这种勇于改变命运的精神,正是我们最想传递的核心价值。”小妖怪做出的抉择显然不是离开浪浪山那么简单,他真正要面对的,是来自他所处的世界的更大的问题。

《浪浪山小妖怪》上映在即,於水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动画长片,上美影似乎也有了一个在院线这片天地中重放光彩的机会。但在今天,电影市场并未到达最有生机的时刻,“小妖怪”要走出“浪浪山”,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也许还要经历重重考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