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山赏櫻行

作者: 魏富华

一早去往齐山,只为赶赴那一场期待已久的樱花之约。一下车,便被入口处的两棵樱花树吸引住了。堆云砌雪的樱花树亭亭玉立,宛如少女般轻盈飘逸。温柔的阳光倾泻下来,撩动着少女绯红而羞涩的脸庞。慕名而来的蜜蜂们轻舞纷飞,上下奔忙。沐浴着八九点钟的太阳,大自然生机勃勃,充满希望,万物有序而不张扬。

拾级而上,沿途丛丛簇簇的连翘花热烈而奔放,指引着游人前行的方向。寻寻觅觅中,我们来到了樱花长廊。樱花与连翘竞相开放,雪白与鹅黄为早春增色添香。来到春秋湖广场,几棵染井吉野早樱盛放得轰轰烈烈,游人们欣赏得如痴如醉。櫻花有五片花瓣,每片花瓣都白白的,隐隐约约还能透出一丝粉红色来。一簇簇,一朵朵,层层叠叠,前推后拥,白如雪,粉嫩如婴儿面,犹如跃动的小精灵,吸引你梦幻而神往。

沿天水溪向上便是印佛池,池边鱼儿嬉戏,不远处的樱花树连绵一片。同伴刚为我拍完照,随即调侃道:“瞧你那清澈的眼神,活脱脱像一只小黄鸭!”人家明明是一只引吭高歌的白天鹅好不好!说笑间,一游人自告奋勇帮我们拍合照,此后便是取景、定位等一系列神操作,终于在我几乎要昏睡时按动了快门。一看照片我乐了,背倚美人,斜卧于湖光水色之上,围拥于花团锦簇之中,自我感觉与词人李清照的距离就差花间一壶酒了。倘真如此,夫复何求!

上行不远处的沉鱼潭,便是西施浣纱处。溪流潺潺,小亭怡然,樱花丛中独现一片绯红花瓣,甚是娇艳,莫不是西施所化而成?闭上双眼,轻摇秋千,遥想西施当年正遐想间,悠扬的钟声隔空传来,瞬时打破了山谷的宁静。我的精神为之一振:既有钟声,必有寺庙,何妨上去一观!

莲花池不大,却蓄积了千年的风韵,水草茂盛,兴许是光照在水面的分布差异,池里的水色深浅不一,呈现一种别致的美,犹如新疆的五彩池般斑斓。灯笼高挂,樱花树掩映其中的是观音庙。观音庙右转,乍现观音瀑。那是几亿年前的活溶洞,洞口上方有一天然钟乳石块,形似观音抱子,所以把这一高山悬瀑称为“观音瀑”。观音瀑几米远就是洪钟处,我们花了一点儿时间研究怎样用木棒与铜钟相撞同频,继而发出悠扬的钟声。旁边的游人驻足观摩得出神,虽想亲自体验却并不着急催促。

我们在长廊处进餐休整,饱餐一顿后,身心为之一轻。悠然自得之际,俯瞰山峦,连绵的樱花与锦簇的连翘相映成趣,但都呈现出一种清明纯净的底色:干净、鲜嫩、不染纤尘。起初,我以为是樱花品种不同而呈现出单瓣洁白的颜色,直到发现连本该金黄灿烂的连翘在这里也只绽出浅淡的鹅黄色,全然不似城中那般浓艳。环顾四野才惊觉,整个山谷中的所有植物都呈现出一种澄澈的、纯天然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真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青山绿水彩云间,不羨鸳鸯不羨仙”,好想幽谷丛中度余年,从此不入凡尘间!倏忽一转身,有几株小花映入眼帘。花形似蓝孔雀开屏,又似锦鲤摆尾,姹紫嫣红,随风摇曳,楚楚动人而摄人心魄。顿思这山野之地何来这妖冶之花,后得知它叫延胡索,罂粟科,花语是“幻想”,当然是极具诱惑力的尤物,何况花不醉人人自醉呢?

登上齐长城,到达主峰唐三寨一明代巾帼英雄唐赛儿起义时的山寨营地,此时还遗留战国时期的米白、点将台等历史遗址。

步入悬崖峭壁上的十里画廊古栈道,就登上了“齐鲁最长、最险的天然栈道”。它随山就势,蜿蜒盘旋,仰望高入云端,俯瞰深不见底。我们时而弯腰险过,时而扶壁慎行,还不忘根据“回头望月”的提示回看那天然风化形成的弯月状穿洞,倒是惊险又刺激。我边走边感叹:“前半段休闲,后半段奇险!”记得在云顶花海的小径上写着:“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让我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唉,就现在这种行军状态,明天不管牵起谁毛茸茸的手,恐怕都无法直立行走!

继续下行,又回到樱花谷。徐徐暖风吹过,那花瓣便如天女散花般,轻飘飘地撒落下来,那么轻盈,那么洒脱。望着这落英缤纷的意境,我发出寄语:“樱花仙子,今晚来我的梦里如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244.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