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学校建设的多点审视与校本实践
作者: 张卫东儿童友好是指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儿童友好学校(Child-Friendly Schools,CFS)是指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和儿童的想法、意愿,以适宜的方式保护儿童各项权利、鼓励儿童参与学校治理、满足儿童成长需要的学校。《上海市儿童友好学校建设指标(试行)》(以下简称上海指标)《南通市儿童友好学校创建标准》等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正在朝着新的高度迈进。本文试图以长三角地区确立的建设指标来审视儿童友好先行试点学校的创新实践,为同类型的学校提供借鉴。
一、儿童友好学校建设的原则要义与重点把握
1.政治制度的顶层设计:夯实儿童友好学校建设的基石
首先要加强儿童优先发展规划引领。学校应将“儿童优先、儿童平等、儿童参与、儿童视角”的理念贯穿于学校生活,学校的各种事项要充分体现儿童友好的价值取向。兴东小学在这一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努力值得借鉴。学校通过在教代会和少代会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在学校章程以及五年发展规划中融入了儿童友好理念。
其次是健全儿童参与机制。拓展学生代表覆盖面,构建儿童建言引导、征集、反馈、宣传为一体的参与机制。兴东小学在建设综合实践基地的进程中,开展了种植园和生态湿地的征名活动,其中由儿童命名的“向阳河农场”和“月牙湾果园”朗朗上口、诗意盎然。当儿童的表达与想法真正被重视、接纳,独属他们的创造力方能迸发。
此外,学校通过少先队组织,成立了“儿童议事会”,丰富了儿童建言渠道。2024年,兴东小学的儿童友好公园建设被纳入通州区民生实事项目,学校与街道妇联及关工委共同组织了一次儿童议事会。在校长的带领之下,儿童代表实地考察。陈毅铭同学提出了增添更多红色故事的建议,曹明筱同学建议安装图书自动借阅系统,姜一一同学建议增设垃圾分类科普专栏,其他代表提出了悬挂植物名片等建议,学校在此后的设计与施工中广泛听取意见,多个建议付诸实施。
2.校园空间的适儿化转向:增强儿童友好学校建设的保障
在儿童友好学校,空间友好性是最直观和最明显的标识。学校应围绕课堂教学和课间、课后实践活动需求,推进各类服务设施和场地适儿化改造。2022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印发《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明确了各层级的儿童友好空间的规划、设计、建设以及各类空间的适儿化改造等要求。2023年8月,三部门又联合印发《〈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实施手册》(以下简称《实施手册》),明确了教育设施建设要点及适儿化改造指引。
学校依据《实施手册》及相关标准不断优化完善设施设备。这里的相关标准不是可有可无的附件,除了《实施手册》列举的《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和《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及技术要求》,在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中以“儿童”为关键字检索到的标准有80条,以“学校”为关键字检索到的标准有23条,这些学校空间实现儿童友好的必备指南既体现出三部门对儿童主体性之看重,也揭示了未来校园空间的适儿化转向。
兴东小学在空间布局方面的操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示范。学校在推进空间适儿化改造的计划中,尊重儿童向往自然、爱好探索的心理特征,融入并采用自然、艺术、趣味的设计元素与色彩搭配,以激发儿童创造力、想象力。兴东小学借鉴郊野型公园及校外活动场所适儿化建设的要求,通过建设百草园和生态农场这样的自然基地,让校园成为一本“会呼吸的教科书”。
3.服务体系的综合化构建:坚守儿童友好学校建设的阵地
友好的服务体系是儿童友好学校追求的核心目标之一。兴东小学在构建儿童友好服务体系时,展示了其前沿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育、健康、安全和福利等多个方面提供全面的支持,以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得到高质量的服务。上海指标特别指出加强儿童身心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建立健全儿童体质、心理、卫生健康的预防、发展、评估、干预机制。兴东小学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及各科课程标准的规定,在保证国家课程质量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发“五彩生活课程”和“五美兴趣课程”,将生活技巧和艺术体验进行整合。而“自然博物阅读”“护生画欣赏”“每周一绿”等校本课程,融合了南通的非遗文化以及蝶文化、鸟文化等独特资源,巧妙地将生态理念融入学科教学中,为儿童带来了生动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体验。学校还推出了“班级责任田”项目,让儿童能够亲身经历种植和收获的整个过程。此外,为了兼顾特需儿童,学校利用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与儿童发展中心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支持和服务,确保每位儿童都能接受最适合的教育。
二、儿童友好学校建设的难点突破与策略创新
1.资源统筹的困境与破局之策
儿童友好学校的建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支撑。如何平衡投入与产出的矛盾,已然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兴东小学申请了省级课程基地建设专项经费,主动与科协、文联、妇联等相关部门开展项目合作,申请专项资金。近年来,兴东小学累计投入1200多万元用于推进校园空间适儿化建设,形成了前有花园、后有田园、中有博物馆,儿童乐园遍布的校园格局。而学校教室照明改造提升工程则为24个普通教室更换了LED节能护眼灯,有效降低蓝光危害。在市文联的支持下,学校在“和融院”建成童声书屋,打造了儿童阅读与歌唱的诗意空间。
2.特殊群体的教育公平与融合教育的实践
为特需儿童提供充分的教育保障,无疑是建设儿童友好学校的一个重要挑战。上海指标提出要推动无障碍校园的建设和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的执行,但在实际操作中,资源教室的使用率仍然偏低、IEP的实施趋于形式化等问题依旧存在。
兴东小学在实施融合教育方面,已经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学校承担了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工程项目,通过实施适度的“抽离式辅导”和“生态化课程”,将特需儿童纳入常规的教学体系中,让他们与普通儿童共同学习和成长。此外,学校还实施了“全员育人导师制”,以确保每一名特需儿童都能得到关爱和支持。例如,学校为特需儿童提供了生活技能训练和种植养殖等特色课程,在导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在“月牙湾果园”照顾着2只大白鹅和8只产蛋鸭的饮食起居,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体验,还给他们提供了温馨的人际沟通环境。此外,学校还通过社区实践和校外体验活动推动这些孩子适应社会生活。
融合教育最大的难题是面向适龄重度残疾儿童的送教服务。对于施教区内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学校每月都安排党员志愿者上门服务。志愿者带着食品与学具,为他们开展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情绪管理、运动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训练,并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3.家校社协同的断裂及“教联体”的重构
儿童友好学校的建设,需家庭、学校与社会多方协同发力。实践中,家校社教育联动机制常现断层,社区资源整合利用率不足,部分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待提升、参与共建意愿不强……此类因素均构成推进儿童友好学校建设的现实阻碍。
兴东小学以“亲子活动平台+校外教育基地”为切入点,创新探索社区资源向教育生态的转化路径。通过引入能工巧匠指导综合实践活动、邀请劳动模范进校开展主题活动等方式,深化家校社教育融合。同时全力推进“教联体”机制建设,以定期联席研讨、项目化协作等方式,系统强化多方联动效能,共同驱动儿童友好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儿童友好学校建设的热点议题与前沿探索
1.自然教育校本化实践:生态体验与快乐认知的融合
兴东小学所倡导的自然教育,在儿童友好学校的建设中无疑是一个亮点。学校坚持“道法自然”的教育哲学,采用自然情境作为教学的背景和工具,建构了“在自然中学习,用自然的方式学习”的范式,通过开展“菊展小导游”“收花生”和“挖红薯”等跨学科主题活动,让儿童学会协作与分享。
根据少先队员代表提案,学校在校园西北片保留了3亩荒野,不播种、不收获、不施肥、不浇水、不除草、不整枝,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自然生态系统。儿童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最少干扰的原则下,在此进行考察探究活动。孩子们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创造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他们发现了小巧玲珑的紫花地丁,这是早开堇菜的“孪生兄弟”;他们遇到了柳宗元笔下的蝜蝂(草蛉幼虫),看着它们背着一大堆垃圾,慢吞吞地在灌木丛中爬行;太阳刚刚升起,就有早起的孩子在草丛里发现了一簇簇泡沫,草绿色的沫蝉隐藏在明亮的泡泡里,引得孩子们争相观看……
2.心育体育全面发力:儿童心灵与体魄的共健
在儿童友好学校的建设中,心育与体育同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上海指标特别强调“加强儿童身心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儿童作息时间管理制度合理,加强儿童作业、户外活动、睡眠、膳食等管理。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对体质或心理有特殊需求的儿童能及时给予帮助,促进儿童健康发展。”为此,兴东小学配备了经验丰富的心理辅导教师,建成了标准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日常,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和各种心理支持活动,帮助儿童掌握心理调适的技巧,增加他们的心理韧性。
3.文化浸润深层发力:绿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通
文化浸润是儿童友好学校建设的又一重要方面,兴东小学号召广大师生用儿童友好理念创新解读校训、校徽、校歌。比如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结合儿童友好理念,将校训“正德厚生”诠释为“以儿童为中心,尊重生命成长规律,构建儿童权利优先、参与赋能、生态友好的教育生态”。一是内涵重构:从传统伦理到儿童权利,体现在“正德”的儿童友好转向,传统释义强调道德规范与自然规律,而儿童友好视角则尊重儿童自主性及同伴互助。二是“厚生”的儿童友好说:厚儿童之生,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程,培养儿童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为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期待更多的基础教育学校能够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为指引,学习儿童友好试点学校的成功经验,更加注重民主、文明、和谐、平等,使儿童友好学校的建设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亭西小学)
责任编辑 成 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