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我们为何写作?
作者: 李莎“李老师,娃今天回到家说再也不想写作文了,看到那些平时写作没有他厉害的同学获奖了,他反倒没获奖,失落极了!您明天能帮我开导一下他吗?”一天晚上,我收到小Y妈妈发来的信息。
这一天,“遇见·松山湖”征文比赛落下帷幕,蒲公英教室有一位同学获得二等奖,一位获得三等奖,两位获得优秀奖,我获得了成人组三等奖。坦诚来说,此次征文比赛竞争非常激烈,成人组有500多篇稿件,青少组有200多篇,能够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在得知获奖消息的那一刻,作为指导老师,我是十分欣喜的。能够把孩子们推向一个更大的舞台并看到他们绽放,我由衷地感到自豪。所以,当天的语文课上我就向同学们分享了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们获奖者可以获得500至1500元不等的奖金。这让其他同学羡慕不已。我对获奖的同学表示了祝贺,同时勉励积极参与但未获奖的同学。“李老师将为这些同学颁发我们班专属的‘蒲公英文学奖’和奖品!”我对孩子们说,“不只是征文比赛,平时的单元习作和每周小练笔,如果写得非常棒,也会获得李老师的奖励。”
话音一落,多数同学都欢欣鼓舞,对于写作似乎有了更大的热情和劲头。但没想到小Y同学心中竟如此失落。我对小Y妈妈说,小Y的写作在班上也是名列前茅的,一次比赛并不能说明获奖的同学写作水平比他高。另外,面对失败和挫折也要有超越的勇气,要接受别的同学也会有优秀和闪光之处。看到这些信息之后,小Y妈妈也深表赞同,说要和孩子再沟通一下。我想,和道理相比,可能孩子更能接受故事,于是第二天我在班上给所有同学讲了自己的故事——
同学们,昨天晚上一位同学的妈妈发信息给我,说自己的孩子因为没有获奖而感到很失落,说今后再也不想写作了。李老师非常能理解这位同学的心情,因为我也曾体会过这样的失落。
在读初二的时候,语文老师找到我和朱伟伟、付悦两位同学,说有一个作文比赛,推荐我们三人参加。我们兴奋极了,一个个信心十足。朱同学写的文章是《我心中的太阳》,描述了他眼中的父亲是如何挑起家庭的重担,在经济紧张的情况下勉励他们兄弟姐妹四人努力学习的;付同学写的是《梦幻中我是男孩》,她想象自己若是男孩子的话,生活可能是一种别样的面貌;我写的是《向你介绍我》,向评委老师介绍自己的样子和兴趣爱好,希望他们能“投我一票”。我们写完后就提交了。作为班上的写作高手,我心里一直怀有期待,觉得这次一定能获奖,但没想到结果出来后,其他两位同学都获奖了,而我却名落孙山。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中,两位同学上台领奖,我却尴尬至极,甚至觉得自己好差劲,真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
同学们可能想问,李老师有没有放弃写作,因为一次失败就彻底否定自己呢?是的,没有。因为,写作对我而言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啊!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构思的过程可能并不容易,找到合适的词汇和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容易,但千回百转之中,当你完成一次表达的时候,你就收获了成就感。写作的快乐不在于外界的嘉奖,而在于内心的富足。
同学们非常认真地听着我的故事,他们脸上的神情也从最初的凝重变得舒展。我接着说:
同学们,其实李老师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才站到你们面前。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就很喜爱写作了,五年级曾获得过乡镇作文比赛一等奖。后来暑假参加了乡镇的作文培训,为济南市的作文比赛做准备。每天爸爸骑摩托车把我送到十几公里外的乡镇小学,然后回家干农活,傍晚再去接我。对于这次比赛,我当时还挺憧憬的,因为长到十几岁了我还没去过省会济南。没想到比赛那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因为没有水泥路,生活在农村的我,没有办法冒着大雨穿过泥泞的土路去乡镇坐车。那一天,我早早地起床,穿戴整齐,心理巴望着雨快点停吧,快点停吧……但很遗憾,雨一直下,而我终究错过了那次比赛。如果我参加了比赛,就一定会获奖吗?不一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但我的遗憾之处在于,没有机会走进赛场。但从那之后,我放弃了写作吗?
“没有!不然李老师就不会成为我们的语文老师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
是啊,我依然爱写。暑假里也会自发地找个空白的作文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还和同学一起写,阅读彼此的文章。就这样,后来李老师凭借写作方面的优势考上了大学,读了自己喜欢的专业。目前,做语文老师也是我喜欢并擅长的工作。同学们,只要你们心怀所爱,把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做到极致,就一定能够收获自己的一方天地。在这方天地里,可以自由驰骋,肆意奔跑!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我观察到小Y也由最初的闷闷不乐变得平和、松弛。孩子们被一种温柔但有力量的情感鼓舞着,似乎没有想到原来我也有这样的成长经历。我希望自己站在他们面前时,不仅仅是一个语文老师,传授知识,解答疑惑,更是一个有童年、有故事的人,带着所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实地和他们生长在一起。
当时间慢慢将这个教育中的插曲冲淡之后,我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新的思考。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孩子们对写作的兴趣,我们会组织比赛、设置奖励,竞争会促使人奋进,能够被发现、被看见也会提振孩子们的信心,但那些榜上无名的孩子真的与写作缘分浅吗?似乎不应当这样界定。
此前收到过一个快递,跟随商品一起静卧在包装盒里的还有一张充满文艺气息的卡片,原来是电商老板的留言。这张留言卡以真诚质朴的文字讲述了自己创业的历程,虽然艰辛但他/她从未放弃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如果商品不能让买家满意,恳请不要差评,定会努力高效地解决问题。具体的内容已经有些记不清了,但简单的文字勾勒出一个人努力勤恳的形象,让人心头一暖。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产生交易的问题,相信买家也会尽力以平和的方式来解决。在这个事例中,文字是一种真实的表达,或许十个买家中有九个将卡片与包装袋一并丢弃了,并不会细看,但这不能阻碍看到的人与陌生的店家产生一些心灵的共鸣。我想,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为何写作?我想,并非是为了成为作家。或许,孩子们长大后也不会从事与文字相关的工作。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时代,铺天盖地的图片和视频已经使我们的生活格外拥挤,文字的空间被压缩得极其狭小。但越是如此,越应当培养孩子们对文字的敏感度,使他们成为会思考的读者,成为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传播者,在有限的文字空间里为自由独立的思想开拓一片无限的天地。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