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教育人生
作者: 蒋健教师的一生离不开阅读和写作,没有阅读和写作的教育人生是不完整的,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人生。如果说,阅读可以滋养教育人生,那么教育写作就是在书写每一个教师的教育人生。
我非常认同颜莹的《教育写作:从教改实践走向成果表达》一书中的那句话——“教育写作就是摆脱单调、倦怠生活的敲门砖,能够帮教师打开一扇充满可能性的教育生活之门。”很多老师把教育写作当成是评职称、评荣誉的“敲门砖”,而我认为教育写作是记录教育生活、书写教育人生的“五彩石”。正如怀特海所言:“教育只有一个主题, 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教育写作能让每一个教师都过上这种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育写作的形式多样,我们不可能成为教育写作的“全才”,也不可能做到“样样精”。书写自己的教育人生,写好自己的教育人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形式。
我曾担任过学校的通讯员,坚持负责了十余年的校园通讯宣传工作。从不会写,到模仿写,再到“随便写写”,一篇篇通讯稿见证了我在宣发工作上的成长。我也因为这项工作,连续十一年获得县教育系统优秀信息员的荣誉称号。当然,最重要的是,我认为它让我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了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和学生活动的“至美时刻”。再次回望那些曾经写过的通讯稿、拍过的照片,往事便浮现脑海,仍然历历在目。学校的大型活动、教师的教学风采、学生的精彩瞬间……看到这些文字和照片,就会把我再次拉回那时、那地。而这些“拼图”,就是我这十余年教育人生的重要“版面”之一。
当然,校园通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写作,它对我的学科专业成长并没有带来太多的帮助。所以,最近几年我开始转向教育论文的写作。从研究教材到研究试题,从研究课堂到研究课标,从研究管理到研究学生……我不断尝试撰写不同角度的论文,用专业的眼光审视学科教学,用理性的视角思考学校管理。因为一次关于教师命题方面的讲座,我撰写了《基于命题思维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一文,并成功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这是我第一篇正式发表的学科论文,我也正式走上了专业写作之路。后来,因为一次省级课堂的展示、一次教育专著的阅读、一次教师用书的研读、一次课堂观摩后的思考、一次新版课程标准的研读……因为好多的一次,我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更为荣幸的是,我成了《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和《中小学班主任》的封面人物。可以说,教育论文已经不再成为我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而成为我很自觉的一种行为方式。或者说,它就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已然融入了我的教育生活,见证了我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和对课堂的探问。
伴随着教育论文的撰写,我爱上了阅读。持续的阅读,启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大量的阅读,激发了我对写作的欲望。因为阅读,我开始正式迈上了教育随笔撰写之路。裴海安在《教研论文写作与发表:中小学教师如何给教育类期刊写稿投稿》一书中写道:“教学随笔的特色是一个‘随’字,随时、随处、随心、随便、随手。有文就录,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有情就抒,率性而为,不必拘泥。”随笔,就是要随心、随性而写,“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可以说,教育随笔也是最容易写的一种体裁,比如写写教育感悟、教育故事、读书体会等。我写的第一篇教育随笔《新时代“大先生”的教育温度》,就是受成尚荣先生《做中国立德树人的好教师》一书的启发,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的“卷首语藏”栏目。自此,我开始不断地写关于教师发展、乡村教育、学生成长等不同领域的教育随笔。也因此,我慢慢养成了静下心来阅读、沉下心来思考、潜下心来写作的习惯。再后来,我开通了个人公众号,我把它命名为“乡之育”,开始“念叨”教育的那些事。每天在公众号上撰写一篇千字文,已经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苏格拉底说:“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教育写作就是一种反思,是对教育的反思、对教学的反思、对生活的反思,更是对人生的反思。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教师都行动起来,踏上教育写作之路,就能够书写出属于我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精彩绝伦的教育人生。
(作者单位:浙江象山县泗洲头镇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成 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