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畦土豆熟
作者: 屈景平今年“五一”假期,我带着家人去我曾经工作的村小寻找回忆,可校门紧闭,门上的锁已经锈迹斑斑。透过大铁门,我看到芭蕉依然郁郁葱葱,还有那年种土豆的空地一片葱茏……
1999年,我中师毕业,去了重庆与四川交界的一个小村子教书。学校有一座两层的红砖房,前面有一个操场,对面是一大片荒地,教学楼的后面也是一片荒芜的野草地。记得第一次到校时,操场上长着一片绿油油的野草,上课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孩子们拔草。孩子是周围农民的孩子,不娇气,大家一起动手,拔呀!乐呀!一片欢乐的海洋。
都是在田间地头长大的孩子,看到周围荒芜的土地,我们就商量,是不是能种些什么呢?小时候我家屋后有一大片芭蕉,它的生命力很强,也很美。记得古人的诗句:“窗前谁种芭蕉树?”“梦逐芭蕉雨。”“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于是我问:“我们种点芭蕉怎么样?它的生命力强,容易活,而且可以用芭蕉叶包粽子,包青团……”可种一样太单一,有孩子说:“老师,我们要种能吃的。”“种果树。”“可是要很久才结果……”“种土豆!”不知谁冒出来一句。“要得,就种土豆,我也喜欢吃土豆。”
经过大家的商议,最后我们一致决定,在斜坡上开荒种芭蕉,另一块平整些的土地种土豆。“孩子们,为了我们的土豆种植成功,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回家去请教父母怎样选种子以及如何种。明天我们就开始种。”
有孩子带来了几个要发芽的土豆,像模像样地告诉我:“先将土豆切成块,保证每块土豆上有一个芽,在土豆的切口上抹上草木灰……”这么快就有种子啦!我高兴地带着孩子们去拔草,然后再松土,把地掏出一个一个小小的窝。虽然一片手忙脚乱,但孩子们很开心。等我吩咐孩子们“把土豆的种子放进土里”的时候,有一个孩子突然说:“老师,还没有放底肥呢。”我问:“什么是底肥啊?”他说:“我们家种土豆的时候,爸爸都在地里放了底肥的。”“我们要吃原生态的土豆,不放化肥。”“底肥是有机肥,不是化肥。土豆没有营养是长不大的。”说来也对,就像孩子们没有营养怎么能茁壮成长呢?
第一天种子已经准备好了,只好先种下一些,后面的我们再放肥料。“那请同学们回家去问父母,怎么制作种土豆的肥料。我们争取种出大大的土豆,种属于我们自己的土豆。”
没想到下午,就有十来个孩子提着混合农家肥、稻壳,还有草木灰等料的黑乎乎的底肥来学校了。这种肥料已经发酵了几个月,松松软软的,就像土壤一样。孩子们说种土豆就要用这种肥,以后土豆会又大又多。我们把所有肥料倒在地上,然后搅拌均匀,撒进小土沟里,再把土豆种一块一块丢进去,在上面覆盖一层细细的泥土,提水,浇水,土豆就种好了。
土豆种在地里,孩子们天天跑去看,第2天、第3天……好多天都没有动静。有孩子回来问:“老师,土豆怎么还没长出来呢?”“再等等,会长出来的,植物的生长也需要时间呀,就像你们一样,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长大的。你们要吃好多的食物,要喝好多的水。我们种的土豆也要汲取天地的灵气,还要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才能生根、才能发芽。”
星期一早上回来,有一个女孩飞快地从梯子上冲到教室,惊喜地跑来告诉我:“老师,土豆苗长出来了,长了两片小叶子,有好多棵呢……”接下来的日子,经常有人高兴地来向我报告:“老师,土豆苗长高了。”“老师,土豆苗的茎越来越粗了。”“老师,土豆苗有一片叶子黄了。”每天来上学的时候,或是课间,都会有孩子去看一看土豆的生长情况。
可有一天,不知哪个心急的小家伙把土豆苗拔了一株出来,或许他是想看下面的土豆吧。可是很遗憾,只有几颗小小的、蚕豆般大小的土豆。孩子们都着急地问:“是谁拔的?它还没长大呢?”我用这个契机告诉孩子们:要学会等待,不能拔苗助长,不能着急,土豆该长大的时候自然就长大了。
那学期,我带着孩子们一起观察,一起看土豆生长,我们写土豆,画土豆,还想着怎么吃土豆……心中充满了期待,孩子们也学会了等待。种土豆的过程也让我们懂得,万物的生长都有它的节律,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迷恋速成,而是守护每株植物独特的生命周期;不迷恋修剪整齐的绿篱,而是搭建让藤蔓攀缘的支架,静静地等待,让它长成理想的样子。
孩子们盼望着,等待着,我们偶尔去浇水、除草。在元旦放假前一天,终于可以挖土豆了。孩子们有的拿着小锄头,有的拿着小箩筐,我拿来一个盆子,大家一起向土豆地出发。不用分工,带了工具的就用工具挖,没有带工具的就用手拔、捡小树枝刨。可能因为我们底肥充足,那年的土豆秧看起来长得不太好,可是下面的土豆又大又多。看着一个个外皮金黄、又圆又饱满的土豆,大家都开心极了。
有老师去旁边的农家借了一个大锅,然后用砖头、石头砌了一个简易的灶,把洗好的土豆放进去煮。土豆煮熟了拿出来,在清水里边一泡,把皮轻轻地剥掉,就可以开吃了。可好像还缺了一点味儿,有孩子说:“我们可以吃锅巴土豆。”他还知道怎么做呢!要放在油锅里微微地炸一炸,要准备盐、味精、酱油和辣椒面……又是一阵忙碌,再去找锅、搭灶、找柴火……
那天,我们不仅吃了锅巴土豆,还做了一大锅土豆泥。一群孩子多年以后碰到,还会谈起那年的土豆宴,那是我们吃过的最美味的土豆。
后来村小合并了,我也辗转去了好几所学校。几天前,有一个曾经的学生发了一张照片,一个绿绿的青团,他说:“老师,这是用我们一起种下的芭蕉树叶子包的青团……”当年的孩子早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在各自的天地中翱翔,但芭蕉树还在原地。曾经那土豆的清香和芭蕉叶的幽香,永远回荡在我们记忆中。
孩子们,你们还好吗?谢谢你们陪我度过快乐时光。
(作者单位:重庆市永川中学校)
责任编辑 成 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