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联盟

《夏山学校》的尼尔校长用他的自由教育实践,为当下中国的教育提供了一剂药方。他让我们看到了一所“上课可以完全自由”的学校,看到了一群不用威吓和处罚也能将孩子教育得很好的教师,还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可以在学校里没有恐惧而充满自信地学习的学生。办一所像“夏山学校”那样让孩子感到自由和快乐的学校难吗?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观念的改变。(安徽临泉县皖北经济技术学校 张 飞)

《夏山学校》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传统家庭教育的不足,也是一盏明灯,为现代家庭教育指引方向。作为家长,我们应在爱与自由中找到平衡,在责任感的培养中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在奖励与惩罚中把握分寸,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尊重与理解的成长环境。如此,孩子定能在家庭教育的沃土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广东蕉岭县城东学校 钟映平)

尼尔先生坚信,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兴趣,而学校应该是一个自由、民主、充满爱的地方,而不是一个压抑孩子天性的牢笼。在这里,孩子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自由地探索世界,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用担心被批评或惩罚。这种教育理念与当下盛行的应试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深受震撼。(广东惠来慈云实验中学 谢淑娜)

翻开《夏山学校》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场穿越时空的教育对话中。书中的理念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内心深处那些被传统教育观念遮蔽的角落,也让我满心后悔,后悔没有早点阅读这类教育书籍。《夏山学校》令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一百年前,尼尔竟提出了如此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今天,还有多少家长和教师在走我的老路,用错误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活在痛苦与焦虑之中,失去了成长的快乐?(广东湛江市第三十三中学 梁雀屏)

夏山学校的底色,是尼尔校长对孩子们近乎无条件的信任与爱。这种爱并非溺爱式的纵容,而是一种诚挚的尊重——尊重每个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价值。在书中,尼尔多次提到,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全然接纳时,内心的焦虑与敌意会自然消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当孩子拥有自由、责任与爱的滋养时,他们不会堕落为无序的野兽,反而会成长为懂得共情、敢于担当的完整的人。那些看似离经叛道的规则实则将社会运行机制的缩影提前呈现给孩子,让他们在试错中理解权利与义务的边界,在碰撞中学会与世界的相处之道。(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天连小学 李佩佩)

《夏山学校》中提到,尼尔内心虽然难免会对某些孩子有所偏爱,但他始终克制自己,避免将这种偏爱表现出来。或许正是因为这份克制,夏山学校的孩子才能感受到自己被平等对待,每个人的价值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这也成为学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合上《夏山学校》,我仿佛看见无数教育者在不同时空携手同行。我们都在努力证明:真正的教育,是用包容消解焦虑,用信任唤醒自觉,用平等守护希望。(山东临沂商城实验幼儿园 汤 丽)

我们总是在各种规则和要求的缝隙中艰难前行,试图平衡各方的利益,却常常迷失了教育的本心。那些来自外界的压力,就像一层又一层的枷锁,束缚着我们的手脚,让我们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举步维艰。我渴望有这样一所“夏山学校”,在这里,老师们不再被各种无谓的任务所累,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出充满创意和趣味的课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和自信。老师们之间也可以自由地交流和分享教学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没有了评比和竞争的压力,我们可以更加从容地享受教学的过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广东阳西县沙扒镇中心小学 关润浓)

《夏山学校》一书的主张,不是让我们照搬“不上课”的模式,而是让我们学会看见每个生命的独特性。我们要学着真正地去尊重孩子的想法,即使这种想法是幼稚的;若是有条件,和孩子共同尝试也是不错的。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当城里的孩子在补习班学“悯农诗”时,我们的孩子正赤脚踩在真实的土地上;当城市学校建“模拟法庭”时,我们的祠堂里每天都在上演最鲜活的人间剧。这些又何尝不是珍贵的经验?我们永远都无法建成一模一样的夏山学校,但至少可以让课堂多一阵稻香,少几分说教;让学生走出满员的教室,还能听见蛙鸣蝉唱;让那些注定要留在土地上的孩子,也能挺直腰杆说:“我也能散发出独特的光芒。”(广东丰顺县东留中学 林延春)

当前,我们的教育陷入了内卷的状态,让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焦虑,如何改变这样的内卷状态,《夏山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案。当然,把夏山模式应用到当今的教育中,一定会产生一些“水土不服”,但是它尊重儿童、释放儿童天性、相信儿童、认可儿童的自由思想以及对待儿童学业的包容态度等仍然值得我们学习。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应像尼尔一样,做孩子在这个世界上的向导,引领着他/她,托举着他/她,让他/她活出自己的人生。(广东深圳市宝安区兴围小学 尹红艳)

“给予孩子爱与自由,孩子就会活出自我,拥有丰盈的人生。”此书所传递的教育理念,即使在当下,依旧具有深刻的前瞻性。它促使我们反思“给予孩子自由”与“纵容孩子”的本质区别,以及“被迫学习”与“主动学习”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它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教育初心,不要忽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尊严、兴趣与需求。我们应当尊重每个孩子独特的个性,如尊重成年人一样,给予他们爱与自由,让他们在充满阳光与温暖的环境中,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广东中山市小榄华晖学校 甘武进)

作为普通教师,我们或许无法改变整个教育生态,但可以在一间教室里搭建微型的“夏山课堂”:让每个孩子的声音被听见,让每个灵魂在规则与自由的平衡中舒展,让“成为自己”的种子在信任与陪伴的土壤里发芽。毕竟,最好的教育不是雕琢,而是让生命成为它本来的模样。(湖南株洲市天元区天元小学 曾亚群)

读完这本书,我被尼尔和他的学生深深地打动了。尼尔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更是一位洞察人心的心理大师。那些带着各种问题来到夏山学校的孩子,在他的教育下,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变,向着美好的方向成长。表面上,夏山的孩子拥有无限自由,能够随心所欲,实则不然,他们的自由建立在不影响他人的基础之上。也正因如此,从夏山毕业的孩子才能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绽放光彩。(广东廉江市第三中学 梁冬青)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尼尔对自由教育理念的阐述:“让孩子们自由发展,他们自然会找到自己的方向。”夏山学校没有固定的课程表,没有严格的考试制度,甚至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如画画、唱歌、玩游戏、在树林里探险等。这种看似“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智慧。(山东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 李 倩)

合上《夏山学校》,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在阳光下自由奔跑的孩子们。我知道,这是夏山学校给予他们的礼物,是自由与爱给予他们的馈赠。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必急于求成,更不必盲目跟风。让我们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孩子们的成长,用爱与自由去滋养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深入地理解生活的真谛,成为有温度、有情感、有责任感的人。(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 刘一良)

在“内卷”“鸡娃”成为时代症候的今天,夏山学校的价值不在于提供可复制的模式,而在于提供一面反思当下教育的镜子。夏山学校的实践撕开了工业化教育的铁幕,证明教育还可以有另外的形态——它可以是溪流边的追逐,可以是工作坊里的忙碌,可以是会议中的辩论,可以是失败后被拥抱的温暖……(江苏盐城市明达高级中学 汤爱民)

尽管夏山学校的实践方式存在诸多争议,但如果剥离这些外在形式,不可否认,其理念内核仍具有启发性。夏山学校的灵魂——“爱与自由”是教育永恒的真谛。当然,这里的自由绝非肆意妄为,而是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给他们选择权、尝试权和犯错权,使其获得对成长不可或缺的生活经验。校长尼尔对教育、自由的理解来自他对孩子们真实的爱,而且他一生都在用爱去理解孩子、支持孩子。(安徽泗县泗城中心学校 姚瑞达)

星期六晚上的全体会议,是夏山学校最动人的场景。孩子与成人围坐一圈,真实地表达不满:“食堂的饭菜太咸了!”“木工房的工具总被乱扔!”……争论有时激烈,但永远对事不对人。尼尔坦言:“我们和任何人一样都是普通人,人性的弱点经常与我们所持的理论相冲突。”但正是这种不加粉饰的真实,让教育回归了生活本身——原来老师也会生气,孩子也能说理,冲突可以通过讨论解决,而非靠权威压制。(广东和平县上陵镇中心小学 吴敏华)

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夏山的“自治法则”。每周的学校大会上,六岁的孩童与六十岁的教师平等地举手投票,共同制定规则。一次关于“是否允许爬树”的辩论中,孩子们自发提出“系安全绳”“分组监督”等方案,最终全票通过这项冒险活动。在这种民主实践中,自由与责任紧密相连,如影随形,孩子们在争取权利时,也学会了承担后果。相比之下,传统教育中“禁止”与“服从”的单一逻辑,往往将学生推向规则的对立面。(广东高州市新垌中学 刘海波)

在教育焦虑席卷全球的今天,夏山的百年坚守告诉我们:好的教育应该是本真的、自由的,它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束缚,而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相互照亮。虽然我的力量单薄且有限,但我会努力争取改变,哪怕只是让爱的回声再久一点。(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陈 迟)

在夏山学校,自由并非毫无边界的放纵,而是建立在民主与责任基础上的自主成长。学校每周举行的全体师生会议,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学校管理,这种民主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师往往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夏山学校的民主理念,在课堂管理、作业设计等方面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阳光小学 朱文琦】

尼尔的教育智慧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在于证明了自由与秩序并非对立两极。当深圳学生用无人机测绘红树林生态系统时,他们既享受着夏山式的探索自由,又严格遵循着科学研究的规范流程;当我们真正执行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时,我们既完成了国家课程的实施要求,又守护着学生个性化的成长节奏。这种“戴着镣铐跳舞”的智慧,或许正是夏山精神在当代中国最富生命力的存在形态——它不再执着于乌托邦式的彻底革命,而是化作细雨润物般的渐进改良,在现有教育框架内为每个孩子拓出一方自由呼吸的空间。(广东深圳市罗湖区翠园东晓中学 马健羚)

夏山学校的自由教育理念让我恍然明白,在语文学习上,我们应当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在阅读的天地里,我们不必将他们束缚在教材那有限的选文之中,而应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阅读材料。无论是古典诗词中那婉约或豪放的韵味,现代散文里那细腻或深沉的情感,还是科幻小说里那奇幻瑰丽的想象,历史传记中那波澜壮阔的传奇,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都可以成为他们精神的营养品。这样,他们才能在阅读中寻得乐趣,如同鱼儿在水中畅游,真正走进文本的世界,与作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甘肃古浪县第一中学 丁国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