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的时间探索之旅
作者: 司兴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性。良好的时间观念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不仅能帮助幼儿遵守时间、合理规划时间,还能让他们更快适应小学生活。然而,笔者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午休结束后,部分幼儿存在拖拖拉拉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与幼儿共同开启了一段探索“时间王国的秘密”之旅,旨在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并激发他们合理规划时间的能力。
一、“时间王国的秘密”之旅
(一)礼遇时间:关注时间现状
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幼儿尚未形成较强的时间观念。午休结束后,有的幼儿拖拖拉拉,整理床铺和衣物时边玩边做。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引导他们表达对“起床拖拉”现象的感受,引发幼儿对时间的关注。
(二)初探时间:感知时间的长短
通过对比小班到大班的照片,让幼儿体会时间的变化。他们发现成长可以用“年”计数,从而初步感知时间。幼儿通过每月的签到记录,感受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坚持每日签到,并在每月月底进行总结,逐渐提升对时间的认知和敏感度。在“趣自然”活动中,幼儿将一周的时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融合在一起,形象地感知一周的时间长度。
(三)感知时间:学习时间管理
1.走进小学
初探时间后,幼儿提出疑问:“小学的哥哥姐姐是怎么安排时间的呢?他们会忘记要完成的作业吗?”带着心中的疑问,幼儿走进小学课堂,与小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2.认识钟表
教师通过趣聊、趣探和趣拨钟表的方式,帮助幼儿认识钟表,了解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走动规律。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探索时钟的秘密,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任务意识。
(四)规划时间:制定计划与提醒
1.制作计划表
幼儿意识到对即将要做的事情要提早做好规划。他们通过绘画、思维导图、表格和小书等多元表征方式,制作计划表,对一日流程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升时间管理能力。
2.上课之前有提醒——能说话的报时器
在“走进小学”观摩活动中,幼儿对课前铃声印象深刻。幼儿通过自己录音,推选小值日生,在进餐、游戏、户外活动等时间,打开录音,播报提醒。幼儿的经验来源于不断的思考和实践,发现问题后,通过现场观摩、交流,进一步对自己的时间进行规划,同时也结合经验,及时调整和跟进,使规划更具可操作性。
(五)挑战时间:体验时间的价值
幼儿通过“一分钟挑战”活动,如跳绳、刷碗等,感受一分钟内可以完成的事情,进一步体会时间的宝贵。
(六)珍惜时间:感悟时间的重要性
幼儿通过操作时钟,阅读图画书《时钟国王》,观看医生抢救病人、消防员救火和运动员比赛的视频,了解时间的重要性。他们通过讨论,总结出时间的宝贵,决心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二、时间探索活动的反思
“时间王国的秘密”活动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和教师的引导支持,帮助幼儿逐步建立起初步的时间概念,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和能力。活动中,幼儿共发现了35个问题,并通过思考和实践解决了这些问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情景再现引共情
教师通过捕捉幼儿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发幼儿关注问题本身。如针对午休后拖拉的现象,教师通过谈话引导幼儿表达感受,激发他们对时间的关注。
(二)巧挖资源促实践
教师善于挖掘多方资源,让幼儿在互动中深入实践和探究。例如,让幼儿走进小学,与小学生交流,获得直观的经验,提升时间管理能力。
(三)复盘回顾理思路
幼儿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梳理和总结问题的能力较浅。教师帮助幼儿将零碎的经验和发现进行梳理和总结,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幼儿,帮助幼儿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如在制作计划表的环节中,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呈现,并以思维导图、表格和小书等多元表征方式,对一日流程进行较为清晰地梳理和总结。又如,在与幼儿讨论“姗姗来迟”原因及实践后复盘环节,针对幼儿的表述,教师进行汇总,并将其呈现给幼儿,让幼儿的表述更具逻辑性和条理性。这样潜移默化地渗透,能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以问题驱动促成长
活动中,教师始终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追随幼儿的脚步,鼓励他们大胆尝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利用游戏、图画书讲读、集体教学、实地参观等多种途径,积累经验,提升能力,为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奠定基础。
总之,本次活动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他们成为时间的小主人,激发自主性和主动性,让教育回归生活,真正实现了“在生活中学习”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