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案例
作者: 王捷
一、教材分析
《矩形的性质》是初中平面几何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本课为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一节的内容,包括“矩形的性质”和“矩形的判定”两课,以及一篇阅读材料“完美矩形”。本课时的核心内容是探究矩形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掌握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利用矩形的概念判定矩形,并应用矩形的性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本课是承上启下的一课,此前学生已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概念特征及判定方式,而矩形作为一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针对前一章节知识点的延伸与拓展,是从“一般走向特殊”的典型数学学习形式,也为后续学习菱形与正方形这两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奠定了基础。另外本节课的内容还渗透着转化、类比的数学思想,重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总结、说理的能力。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授课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
2.认知基础:学生已掌握了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识别方法等基本知识,具备了基本推理能力。同时八年级学生的思维还依赖于具体、形象、易模仿的特点,因此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3.认知障碍:对于性质的推理与证明及推论应用,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要想方设法突破。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2.学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渗透运动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1.重点:探索矩形的概念及其性质定理。
2.难点:灵活运用矩形的性质定理解决有关矩形的实际问题。
3.突破难点的关键:借助转化思想,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未知问题。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在课堂中设计各项任务,让学生思考、推理、探究,使学生在动脑思考或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及质疑精神。
2.教学手段:问题驱动,动手实验,分析思考,板书、多媒体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一、入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播放视频,请学生观看。
通过观看神舟16号的成功发射和凯旋归来的短视频,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怀,通过太阳帆板引出生活中的矩形。
矩形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请几位同学分享一下身边的矩形。
矩形在生产生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我们将对矩形的性质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学习。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列举生活中的矩形
二、形 变换图形 形成概念
问题引入 问题引入——实验小剧场 实验小剧场
把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特殊化成直角,我们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这个图形我们小学学过吗?你能从这个图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方面给出它的定义吗?
【师生活动】 】教师利用木条教具将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绕一个端点旋转,当一个角变为直角时,让学生观察所形成的图形,学生从这个图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方面给出它的定义。
【自主探究】
1.如图,用四根木条做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木框,将其直立在桌面上轻轻推动,会发现什么?
(1)转动过程中的变化:角的大小变了,但不管如何,它仍然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2)保持平行四边形的原因: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当移动到一个角是直角时停止,这时是什么图形?
矩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学生自主实验,观察过程得出结论,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认识当一个角变化成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变成了矩形,利用问题串引导学生给矩形下定义。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借助木条教具的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角的变化带来平行四边形的改变,体会矩形与平行四边形间的关系,自然引出概念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学以致用】
用一个简单练习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三、 探究性质 深化认知
知识模块二 矩形的性质
问题 类似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推导,矩形ABCD的边、角、对角线方面是否有不同于一般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性质?
【自主探究】 活动一 动手折一折
1.矩形既是__中心对称图形__,也是__轴对称图形__,对称轴为:通过对边中点的直线__;
2.请用刻度尺、量角器等工具度量矩形四条边的长度、四个角的度数和对角线的长度及矩形邻边夹角度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追问1 1 : 你得出了什么猜想? ?
猜想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猜想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手动测量存在误差,如何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追问2 2 :你能否证明这些猜想?
猜想1的证明学生结合定义完成.
猜想2的证明方法较多,利用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构造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都可进行证明。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证明方法。
【再探新知】
给出生活中的套圈游戏为背景,提问学生这个游戏是否公平?
【动手剪一剪 】究 自主探究 得出结论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四、 运用性质 解决问题
例1 1 如图,矩形ABCD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小三角形, 如果四个小三角形周长的和是86 cm, 矩形的对角线长是13 cm,那么该矩形的周长是多少?
知识延伸:
相邻两个小三角形的周长之差等于矩形邻边之差
引导学生分析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性质,以及给其中的三角形带来的变化.
学生完成练习,自检今日学习情况
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矩形中的角、线段、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四、结 归纳小结 反思提高
五、 布置作业,查漏补缺
必做题P100 练习1-3
阅读及预习作业:矩形的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