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无止境 学亦有益
作者: 陈娟非常有幸参加了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优质课教学大赛活动。从比赛初期的紧张,到每次磨课改课的经历,最后全力以赴上“战场”。短短两个星期的时间,我却感觉很漫长。在这一个过程中,我深切的体会到“教学大赛”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个智慧与能力的疯长时机,是每个教研组综合能力的对决,更是为教师成长搭建的激励的平台。以下是我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一、充分的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这里充分的准备不仅是课,还有心理准备。明白去上这节课不是一节简单的公开课,其实它承载的意义很多,所以每个老师都很重视。我很害怕失败而归。但一旦确定要上了,我就该做好全力以赴的准备,做好磨课过程的会遇到的困难。做好最后成功的喜悦或是失败的坦然。选题是一节课的开始,在选题时我认真研读了本册教材中的所有课文,查阅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又咨询了教学经验丰富老师。经过商量,再结合自己的授课风格,最终确定了上《花钟》这一节课。《花钟》是三下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教材旨在引导学生知道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进而感受到观察的乐趣,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认真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和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旨在引导学生立足一段话的学习,准确判断一段话中的关键语句,并掌握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提高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如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本单元对学生提出了进一步的学习要求,学生只有理解了一段话的意思,知道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才能准确判断具有概括性提示性的关键语句,从而概括出一段话的大意。充分研读教材后和教参,算是为上课做好了初步准备。
二、观看名师课例是进步的强大助力
作为从教几年的我来说,自己没有太多丰富的经验。完全靠自己组织一节课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喜欢在充分了解文本的基础上去观看名师的课例。先模仿再改进。我观看了很多很多的优秀课例,最喜欢的一节就是名师陈晨的一节课。她的教学风格,教学环节的设置完全符合当前新课标的要求,各个教学板块清晰明了,紧扣本课教学重点,指向课后练习。于是我选用了她的教学思路进行课件制作与上课。并在每次试课中不断改进,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案。从名师的教学设计中明确教学思路,从她娴熟的课堂把控我学到了教学机智,从她的教学语言中我学到了如何设置过渡语。观看优秀课例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促使自己快速成长。
三、每次磨课都是一次好的锻炼
每一次磨课都是不容易的,不管是上课的老师,还是学生,还是听课的老师。不管在哪个班,不管听课老师有多少个,我认为我都要拿出自己最佳的状态来。听课老师给与意见时一定要认真倾听。对于所有意见,我们也不能全部采纳,一百个老师就有一百种上课的方法,我觉得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吸收消化,有选择的改课。不能盲从的去改。在一次次的磨课中自己对文本有更深的理解,对教法有更灵活地把握,对学情有更清晰的认识。在磨课过程中,我们组的伙伴们给了我很多中肯的建议,尤其是我们组的教研组长在我处理不当的细节处提出了可行的措施,让我豁然开朗。
四、课堂上教学机智的生成
在我最后去上课的时候,我是做好充分准备的,教学流程肯定是铭记于心的。但一节好的公开课绝不是根据你的稿子,学生全面配合你。学生是自主思考的主体,我们要允许他说出他的想法,不怕说错,在学生不停说不停思考的过程中,就是教师教育机智生成的最佳时机。这也是突破一节课重点和难点的关键。但教育机智的生成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历练的,我们需要在慢长的教学过程中,认真对待每一次课堂,慢慢去掌握这样的能力。如,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读完文本尝试概括段意时,学生找到了关键语句,由于关键语句是问句,不能概括段落大意。学生一时间概括不出来,我灵机一动,引导学生看看他们找的三句话有什么关系,学生一下子就看出来第一句话是提的问题,后面两个句子是回答第一个句子的答案,最后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顺利概括出第二自然段的段意。一节课的成功需要精心准备,同时也需要教育机智。
五、团队的力量一定大于你个人的力量
尽管我们的磨课团队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但这股精神是强大的。我们组年轻的教师不厌其烦的给我解决课件上遇到的麻烦,经验丰富的老师帮我出各种主意,他们的陪伴也给与我强大的动力。团队的力量给我们的东西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教学大赛这一活动已经结束了,但作为教师的我们却一直在路上。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看到很多优秀的同行,他们都在熠熠生辉。我们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年轻的我们更需要加快脚步,勇往直前。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认真对待,每一节课都需要我们专研教材,拿出上好公开课的精神,积累一点一滴的进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成长不是最后一次展示就是最好的,我想最好的成长就是当我们开始行动去做这件事的时候,这就是最好的成长。过程的变化远远比结果更值得赞美,过程中的一次次打磨也远远比结果的呈现更赋予精彩,一堂好的课堂离不开我们的一次次不放弃的思考和实践上的改进,学会肯定自己的进步,也要学会感谢身边的人的协助,正是这样,我们的课堂呈现才会有更多的精彩!愿我们永远在肥沃的土地上,借力生长着,成为绿树成荫的森林,成为一汪滔滔不绝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