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畅呼吸,改善“慢阻肺”

作者: 罗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持续性的气流受限为丰要特征,威胁着很多人的身体健康。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是慢阻肺患者的常见症状,如何通过护理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恢复呼吸功能呢?患者及其家属需要了解慢阻肺的基本知识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

呼吸“告急”

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若病情进一步加重,可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和呼吸衰竭。

慢阻肺的病因较为复杂,吸烟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吸烟会使气道黏膜受损,纤毛运动功能下降,黏液分泌增多,从而导致气道狭窄和阻塞。空气污染的危害性同样不容忽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颖粒物,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粉尘等,会刺激气道黏膜,引发资症反应导致气道发生痉挛和狭窄。职业暴露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物质等职业性有害物质的工人,其气道和肺组织更容易受到损伤,进而引发慢阻肺。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患者气道和肺组织发生慢性炎症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炎症反应会逐渐加重,促使气道发生不可逆转的阻塞性变化,如气道壁增厚、管腔狭窄、肺泡结构破坏等。这些病理改变不仅会严重损伤患者的肺部功能,还会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全身不良反应,如食欲下降、体重下降、嗜睡、头痛等。

目前,慢阻肺尚无有效治愈方法,临床上丰要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来减轻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挽救”呼吸

康复护理在慢阻肺患者的病情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增强体能、预防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1)物理疗法:慢阻肺治疗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呼吸功能锻炼、气疗、肺康复训练等。其中,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训练等可以纠正病理性呼吸模式,增加患者膈肌活动度提高肺通气量,并能够防止气道过早塌陷。气疗可采用吸氧机、氧气瓶等方式来进行,每日吸需要达到一定的时长才能受益。肺康复训练包括一些肌肉锻炼和有氧运动。物理疗法方法简单但需要持之以恒。

(2)运动训练:患者要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方案,一般包括有气运动(如步行、慢跑等)、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

(3)营养支持:部分慢阻肺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会影响疾病的预后和康复效果。为防止出现营养不良,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满足身体的康复需求。此外,要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 C、维生素 E、维生素 A 和钙、铁等。

(4)心理支持:慢阻肺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的特点,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属及护理人员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同时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拓宽生活圈子,避免患者产生孤独感。

(5)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家属要鼓励患者独立完成穿衣、进食、洗漱等日常活动,逐渐减少患者对家属及护理人员的依赖。

(6)环境管理:在环境方面,家属及患者要注意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并避免让患者长时间暴露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此外,要督促患者戒烟限酒,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改善呼吸功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