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招碎石,循序渐进

作者: 柳冀

身体里的“异物”不容小觑,它们是不稳定因素,随时可能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例如,胆结石虽然小,但疼起来程度剧烈,伴随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让人坐立难安,可能导致胆囊炎、胰腺炎,长期存在还会增加胆囊癌的发生风险。胆结石不是一天长出来的,也不是一发现就要取出,消除身体里“石头”的隐患,主要有4种方法。

〇 定期观察随访——以静制动

有相当一部分胆结石患者,结石只是安静地“潜伏”在胆囊内,没有引起任何不适症状,或偶尔出现轻微、短暂并且能自行缓解的腹部隐痛、胀满等症状,通常是在体检中,或因为治疗其他疾病才发现。针对这类“稳定份子”,没有必要立即采取大刀阔斧的治疗手段,医生通常建议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密切观察结石的大小、数量、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胆囊壁有无增厚、毛糙,以及胆囊功能是否正常等。如果结石以及胆囊情况数年都维持原状,未对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造成明显影响,那就正常生活,不必过分紧张。

〇 药物溶石——温和化解

有些患者发现自己胆囊内有结石后,石头就“跑”进了心里,总是担心疾病进展。此时,如果胆结石尚处于形成初期,结石体积较小、质地相对疏松,并且胆囊功能基本完好,温和的药物溶石是合适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主要是熊去氧胆酸,它能够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从而使已形成的胆固醇结石逐渐溶解、缩小。然而,药物溶石有其适用条件,治疗周期一般较长,通常需要持续用药半年至2年不等,期间还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监测结石溶解进度与胆囊状态。药物溶石并不能治疗所有胆结石,对于结石较大、成分复杂(如混合性结石含有大量钙盐等难溶成分)等情况,疗效可能欠佳。

〇 体外冲击波碎石——隔空打“牛”

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是将高能冲击波聚焦于胆结石,从体外将结石击碎成细小碎块,然后通过人体自身的胆汁排泄以及胆囊收缩功能,使结石碎块随胆汁排出体外。体外碎石技术无需开刀、创伤微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对患者身体痛苦与心理负担较轻。同样的,体外碎石技术也有其适应证,主要针对单颗结石,并且直径不超过2厘米,同时要求胆囊收缩与胆管排泄功能正常。如果结石数量较多、胆管存在狭窄等异常情况,碎石后结石碎块容易卡在胆管引起梗阻,反而可能造成严重的胆管炎、胰腺炎等并发症,因此治疗前精准评估不可忽视。

〇 手术治疗——釜底抽薪

当胆结石频繁引起剧烈腹痛(胆绞痛),胆囊炎反复发作,结石体积过大(直径超过3厘米)、充满整个胆囊,或合并胆管结石、胆管梗阻、胆囊壁显著增厚,癌变风险增加等复杂、棘手情况时,手术治疗是根治之策。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虽然手术切口较大,但术野清晰,医生操作空间充裕,能从容处理各种复杂状况,保障治疗精准、彻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凭借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迅速(一般术后1—3天即可出院)、瘢痕细微等显著优势,成为目前胆结石手术治疗的第一选择。

胆结石不是“飞来石”,通常与不良生活习惯相关。合理饮食是预防胆结石的关键,要少吃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规律作息,熬夜会扰乱消化系统的功能,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适度运动能促进胆囊的收缩和胆汁的排出,还能促进胆囊小结晶的排出,降低结晶聚集形成结石的可能;压力过大、焦虑等不良情绪也会导致胆汁排出不畅,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