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预警,莫忽视

作者: 黄含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不仅会破坏关节结构导致畸形,还会损害其他器官。类风湿关节炎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关注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有助于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

▲ 危险因素大揭秘

(1)遗传因素: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与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相关,具有一定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的易感性比家族中没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高出数倍,需要警惕。中医认为藏于肾的先天之精秉承父母,肾主骨生髓,肾精滋养骨骼,如果肾精不足,则易感受外界风、寒、湿等邪气,导致疾病发生。

(2)生理因素:类风湿关节炎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这主要与女性的生理特征和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减弱,导致免疫系统容易出现紊乱,攻击自身关节组织。从中医角度看,绝经后女性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则筋骨失养,寒湿之邪乘虚而入,侵袭关节,引起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3)环境因素: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外因。低温可能导致外周血管收缩,关节血液供应减少,加重炎症代谢产物堆积,诱发疼痛;还可能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促进促炎因子释放。潮湿可能影响黏膜屏障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间接触发自身免疫反应。中医认为寒邪凝滞气血,湿邪重浊阻滞经络,寒湿邪气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

▲ 早期症状莫忽视

(1)关节疼痛:关节疼痛是类风湿关节炎最早出现的典型症状。早期关节疼痛可能较隐匿,只是偶尔的轻微刺痛,容易被患者忽略。随着病情发展,疼痛逐渐加重,并且呈持续性。受累的关节多为掌指关节、腕关节、足趾关节等小关节,这是类风湿关节炎与其他关节疾病的重要区别。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疼痛还具有对称性的特点,即如果左手的某个关节出现疼痛,右手对应的关节通常也会出现类似症状,虽然这种对称性的关节疼痛在早期程度可能较轻,但具有很强的提示意义,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检查。

(2)关节肿胀:关节肿胀是稍后一个阶段常见的症状,这是由于滑膜受到炎症刺激,周围组织出现水肿,同时炎细胞渗出,导致关节腔积液增多,从而引起关节肿胀。早期关节肿胀可能较轻微,不容易被察觉,需要患者仔细观察。一般肿胀的关节比正常关节略显饱满,皮肤会有紧绷感,按压时会有轻微的凹陷,并且恢复较慢。随着病情的发展,肿胀逐渐加重,关节的外形发生改变,严重影响关节的功能。

(3)晨僵:晨僵是类风湿关节炎极具特征的早期症状,指患者在早晨感觉受累关节及周围组织僵硬、活动受限,就像关节被“锁住”一样,类风湿关节炎导致的晨僵通常会持续较长时间。患者通常需要通过缓慢地活动关节,如握拳、伸展手指、转动手腕等,缓解晨僵的症状。晨僵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病情越严重,晨僵的时间越长,程度越重。

如果具有类风湿关节炎的危险因素,又有一定程度的早期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诊断类风湿关节炎需要做的检查较多,包括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血沉、C 反应蛋白等血液指标检测,以及关节超声、X线、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后,需积极进行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的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