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居家康复要点
作者: 曹霞髋关节置换术是通过外科手术替换受损的髋关节,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减轻疼痛。现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手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术后居家康复非常重要,科学护理可以提高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加强关节稳定性并促进软组织愈合。
▎正确调整体位
(1)卧姿调整:在平卧休息时,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和内旋,因为这些动作可能导致关节脱位。当需要翻身时,建议向患侧翻身,而向健侧翻身时,可以在大腿间垫上一个软枕,并确保患腿不超过身体中线,减少关节脱位发生的风险。
(2)坐姿调整:坐位时,患者应选择高于小腿高度的椅子,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度。此外,不要做双腿交叉、盘腿坐或翘“二郎腿”等动作,因为这些姿势会增加关节脱位发生的风险。床铺到地面的高度不能太矮,可垫高床沿,让患者坐在床边时屈髋的角度不大于90度,保证人工髋关节的安全和舒适。
▎避免高冲击活动
(1)在术后初期,患者可能需要借助助行器或拐杖辅助行走。随着康复的进展,在无痛和步态稳定的前提下,患者可以尝试逐渐减少对辅助工具的依赖,最终实现独立行走。
(2)患者在穿脱鞋袜时,避免弯腰,防止髋关节过度屈曲,可以使用穿袜器和鞋拔子,或者请他人帮忙,减少对髋关节的压力。在穿脱衣物时,可以使用长柄夹等辅助工具,减少髋关节的屈曲运动。
(3)置换后的人工髋关节对活动的承受能力有限,即使在恢复后,患者也应避免进行跑步、跳跃等剧烈运动,防止损坏关节或造成关节脱位。
▎构建安全家居环境
(1)物品放置:为了方便患者取用,应将常用的物品放置在容易取到的地方,避免让患者踮起脚尖或蹲下取物。同时,尽量减少家中行走范围内的物品,防止患者绊倒。
(2)防跌倒措施:在浴室、厨房、楼梯等易滑倒的地方安装防滑垫和扶手,避免跌倒。保持家中光线、照明良好,并确保夜间行走的安全,如安装夜灯。
(3)使用辅助器具:患者上厕所时可以使用加高的坐便器或马桶增高垫,防止髋关节屈曲大于90度。
▎坚持康复锻炼
(1)尽早锻炼:患者在术后应尽早开始进行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和平衡训练等康复锻炼,有助于恢复关节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科学锻炼:康复锻炼应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科学、有序地进行,避免过度锻炼或不正确姿势导致的关节脱位或损伤。
(3)避免损伤:在术后康复期间,患者应避免做过度弯曲和扭转髋关节的动作,防止发生关节脱位或损伤。
▎积极调整心态
康复期不仅是对患者身体的挑战,也是对心理的考验。患者可能因为疼痛、活动受限等原因产生畏惧、抑郁等情绪,而家属可能因为康复进度未达预期感到焦虑。因此,患者和家属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主动配合康复锻炼,相互支持,共同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
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要门诊复查,医生会评估恢复的整体情况,调整康复计划,予以康复锻炼的指导。如果在康复期间有异常情况发生,如关节肿胀、疼痛、伤口渗出、伤口周围皮肤发红发热,以及活动后、摔倒后、扭伤后、姿势不当后出现关节疼痛,就要及时就诊。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居家康复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