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

作者: 张芳

体检当天要憋尿让很多人颇感困扰,尿液不仅是人体的代谢产物,还是人体健康的“密码”,通过尿液的颜色、气味和成分等,可以获得关于身体状况的重要线索。尿液检查是医学检查中的基本项目,能够帮助医生诊断多种疾病,维护个人健康不可忽视对尿液的了解和关注。

▲ 尿液检查的关注点

尿液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肾脏功能,检测泌尿系统疾病,以及筛查其他全身性疾病。通过对尿液成分进行分析,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代谢状况、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以及是否存在感染、炎症、出血或肾脏损伤等异常情况。

(1)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气味、尿比重、酸碱度,以及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等。

(2)尿液化学检查:测定尿液中的葡萄糖、蛋白质、胆红素、尿胆原、酮体、亚硝酸盐、维生素C等成分的含量。

(3)尿液微生物学检查:检查尿液中的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确定是否存在感染,并明确病原菌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性。

(4)尿液特殊检查:如尿沉渣分析、尿蛋白电泳、尿酶测定等,用于进一步评估肾脏功能或诊断特定疾病。

▲ 患者需配合完成尿液检查

1.了解检查要求

在检查前,向医生咨询尿液检查的具体要求,包括采集时间、样本量、是否需要特殊准备等。常规需避免服用维生素C、铁剂、抗生素等刺激性药物,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2.正确采集尿液

(1)选择时机:通常建议采集清晨第一次排出的尿液,此时尿液较为浓缩,并且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小。餐后尿需留取进餐后2小时的尿液。如果需要收集24小时尿液进行检查,需要从第一天早晨开始,将24小时内所有尿液收集在容器内。

(2)清洁外阴:在采集尿液前,先清洁外阴部,尤其是女性患者,避免在月经期收集尿液,避免混入杂质或细菌。

(3)使用专用容器:使用医院提供的专用尿液采集容器,确保容器干净、无菌。

(4)采集中段尿:在采集排尿过程中,先排出一部分尿液,然后接取中段尿液至容器中,避免混入初段和末段尿液。

(5)确保样本量:根据医生的要求,确保采集的尿液样本量足够,通常不少于10毫升。

3.及时送检

(1)标记样本:在完成尿液采集后,务必在容器上标记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等信息,方便实验室技术人员准确识别。

(2)尽快送检:采集完尿液后,尽快将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避免样本变质或污染。如果无法立即送检,应将样本存放在阴凉处或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保存。

4.遵循特殊要求

(1)饮食控制: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要求患者在检查前控制饮食,如避免摄入过多蛋白质或维生素C等,减少对尿液成分的影响。

(2)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尿液成分发生变化,因此在检查前尽量避免剧烈运动。

(3)告知用药情况:如果患者在服用某些药物,尤其是可能影响尿液成分的药物,应提前告知医生,让医生能对检查结果进行准确解读。

5.关注检查结果

(1)等待结果:尿液送检后,耐心等待实验室的检查结果。医院通常会以发放报告单的方式提供检查结果。

(2)咨询医生:如果检查结果出现异常或患者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了解异常结果的原因和可能的后续检查或治疗方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