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脑缺血的“黄牌”警告

作者: 成海珍

警惕脑缺血的“黄牌”警告 0

大脑,这个人体的“司令部”,每天指挥着我们的行动和思维。然而,当短暂性脑缺血这个“隐形杀手”悄悄逼近时,它是否会提前发出“黄牌”警告?让我们一起揭开短暂性脑缺血的神秘面纱,探寻那些看似不起眼,实则关乎生命健康的预警信号。

〇 短暂性脑缺血的危害大

短暂性脑缺血是一种突发性脑部血液循环障碍,通常是由于脑部某一区域的血流暂时性减少或中断所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的症状类似于脑卒中,但是与脑卒中不同的是,短暂性脑缺血的症状通常只持续几分钟,一般在1小时内完全恢复,最长不超过24小时。

短暂性脑缺血具有发作性 、短暂性、可逆性、反复性的临床特征。短暂性脑缺血的潜在危害不容小觑,可能会给患者埋下以下5点健康隐患:

(1)脑部组织受损:在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期间,脑部特定区域的血流暂时受阻,导致脑细胞在短时间内无法获取必需的氧气和养分,这会引起神经细胞的功能发生暂时性障碍。这种短暂的缺血虽不会造成持久损伤,但足以影响脑细胞的正常运作。

(2)神经功能短暂丧失:短暂性脑缺血可以引起一系列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包括语言困难、肢体无力或感觉异常等症状。尽管这些症状可能迅速恢复,但若频繁发作,可能会导致神经元的永久性损伤,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认知功能的减退:短暂性脑缺血可能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短期影响,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和判断力的下降。这种认知功能的减退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学习和工作效率,若不加以控制,还可能逐步演变为血管性痴呆。

(4)情绪波动:短暂性脑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短暂丧失,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这些情绪障碍如果不加以处理,可能会严重干扰患者的社交和家庭生活,甚至诱发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5)脑卒中风险提升:短暂性脑缺血被视为缺血性脑卒中强有力的预警信号。频繁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显著增加了脑梗死的风险。因此,对短暂性脑缺血的高度警觉、及时诊断和治疗,对预防脑卒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忽视这一预警信号,可能会错失预防脑卒中的宝贵机会。

〇 短暂性脑缺血的“黄牌”警告

短暂性脑缺血常通过多种“求救信号”表现出来,如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手脚麻木及视力障碍等。

(1)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反复的头痛,这种头痛与平时的偏头痛或紧张性头痛有所不同,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恶心、视觉模糊或对光线敏感,并且更为频繁或程度更重。

(2)突然头晕:患者可能会感到突然的头晕或眩晕,这可能是脑部血流不足导致的脑部功能暂时性失调。通常这些症状的持续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患者出现持物不稳或行走困难等表现,严重干扰日常生活。

(3)记忆力减退:短暂性脑缺血可能会影响记忆力,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比以前更容易忘记事情或难以集中注意力,这可能是脑部认知功能受到了影响。

(4)手脚麻木:患者可能会经历手脚麻木或刺痛的感觉,这可能是脑部血流减少导致的感觉神经功能障碍。通常这些症状会迅速恶化,持续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继而患者持物不稳或行走困难,严重干扰日常生活。

(5)视力障碍:短暂性脑缺血也会导致一系列眼部状况,如视力模糊、视野缺损和短暂的黑蒙等,通常是由视神经的供血暂时性不足引起的。这些症状通常会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与永久性视力损伤的情况有所不同。

这些“黄牌”警告信号虽然并不能完全指向短暂性脑缺血,但它们确实提示患者需要及时就医,以便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必要的治疗。

〇 短暂性脑缺血的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的治疗目标是消除病因、减少及预防复发。这一治疗目标的实现,不仅仅保护患者脑功能的完整性,也可维护其生命安全。

1.使用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聚集:非心源性栓塞性短暂性脑缺血推荐抗血小板治疗。可减少微血栓的形成,预防复发。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抗凝治疗:心源性栓塞性短暂性脑缺血一般推荐抗凝治疗。可在神经影像排除脑出血后尽早开始实施。常用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及多种新型口服抗凝药。

(3)“降脂固斑”药物:用于人体稳定斑块、调节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抑制血栓形成,对疾病预后意义重大。主要为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

(4)钙通道阻滞剂:可有效扩张脑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缓解短暂性脑缺血的不适症状。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为尼莫地平、尼群地平等。

2.做好血压管理

日常要注意血压管理,这是短暂性脑缺血治疗中的重要一环。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减少疾病对大脑的损伤。应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确保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3.调整生活方式

(1)饮食:患者应以低盐、低脂、富含膳食纤维饮食为主,合理控制胆固醇和高血压。另外,日常可多摄入蔬菜水果,限制钠盐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克;避免暴饮暴食,减少糖类和甜食的摄入,戒烟限酒。

(2)运动:患者应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打太极拳、瑜伽、慢跑等。适量运动,避免久坐,坐一段时间后应起身活动。

(3)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调节生理机能,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降低疾病风险。患者应该积极参加娱乐、社交、户外活动等,选择健康的娱乐方式,减少不良情绪。

4.随访监测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应该定期进行随访监测,掌握自身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还可以进行影像学检查,如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等,从而评估病情变化,了解治疗效果。此外,患者还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一旦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诊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