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和银针唤醒“短路”的大脑
作者: 付飞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脑内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缺血,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可造成患者生理功能(如语言功能、运动功能等)丧失,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影响。急性期治疗后,合理的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在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多种手段,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生理功能。
● “中风”的中医认识
“中风”这一病名属中医概念,因为脑卒中患者表现的症状,中医认为具有风邪致病的特点,故称其为“中风”。风邪可自外界而来,也可在人体内化生,除了风邪外袭,中医认为脑卒中的发生还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内火亢盛、痰湿内阻、气滞血瘀及素体亏虚等,这些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引发脑卒中。
脑卒中急性期的救治应关注局部病灶,纠正脑出血或脑缺血的病理状态,而脑卒中康复期应注重整体治疗。中医强调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治疗方案根据病因病机,以及患者的症状、体质个性化制订,综合应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以调和气血、祛痰化瘀,从而标本兼治,这正是中医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的关键。
● 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方法
1.针灸治疗
气血运行的通道中医称为“经脉”,脑卒中即脑部经脉气血运行异常,针灸通过刺激经脉在体表的反应点,也就是穴位,可直接调节人体气血的运行,是中医临床治疗,改善脑卒中症状的常用方法。
在进行针灸治疗前,医生会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诊断,根据四诊资料辨证,然后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常用的穴位包括百会穴、风池穴、合谷穴、太冲穴等,这些穴位对恢复神经功能、改善肢体活动能力具有显著效果。针灸治疗推荐每周2—3次,每次针灸20—30分钟。
接受针灸治疗时,患者应保持放松状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避免紧张情绪导致肌肉紧缩、气血停滞,影响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后,针灸的局部部位可能出现酸胀或轻微疼痛感,这是正常现象,无须过于担心。若出现其他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2.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也是直接作用于经脉的一种治疗手段,可帮助患者舒缓肌肉紧张、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血液循环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揉、捏、推、拿等多种手法,对不同部位进行推拿按摩,不局限于患处。重点操作的部位包括头部、颈部、肩部、手臂和腿等,按摩的主要目的是放松肌肉、缓解疼痛并促进血液流动。
推拿按摩的频率因个体差异而定,一般建议每周2—3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方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按摩推拿可于针灸后进行。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方便进行推拿按摩的合适体位,保持舒适放松状态,按摩过程中及按摩后有不适感觉(如力度过大)应及时反馈给医生。
3.中药治疗
中医认为,中药通过经脉归于脏腑,在经脉和脏腑中发挥药效,纠正人体病理状态,从而扶正祛邪,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
(1)方剂选择:基于患者体质、症状等具体情况,医生会明确脑卒中发生的病机,然后开具针对不同证型的方剂,一人一方。治疗脑卒中通常选择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平肝熄风等功效的中药,通过不同组成和比例的配伍,对脑卒中的不同症状进行治疗和调理。
(2)煎服方法:部分中药煎煮有特殊要求,建议寻找有条件的医院拿药并代煎,目前的机器煎药技术可以满足临床治疗需求。服用中药须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同时注意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如有异常反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3)长期服药:中药治疗一般达不到针灸推拿“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更能治本。若想取得疗效要坚持较长的时间,并且治疗效果也可能因人而异。患者需保持耐心和信心,定期复诊调整药方,并做好长期服药的心理准备,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最后提醒患者注意,如果需要服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不可用中药替代,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不可随意更改治疗方案或停药。此外,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康复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治疗效果。
● 中医治疗过程中,生活方式的建议
1.饮食调理
后天之精气来源于水谷,中医同样强调饮食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性,合理饮食有助于改善血管健康状况,促进康复。
(1)食物选择:建议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豆类、蔬菜和水果等。这些食物不仅能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还可促进康复进程。
(2)饮食禁忌: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盐和高糖的食物,以控制血压、血脂和血液黏稠度,从而减轻血管负担,防止心脑血管病变复发。
(3)戒烟戒酒:酒精和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引起血管收缩、损伤血管内皮,增加心脑血管负担,增加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风险。
2.情志与作息
(1)情志调养:中医认为情志与肝相关,肝气郁滞则气血不畅,不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日常可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2)适度运动: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功法动作缓慢而蕴含内劲,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会显著增加身体的负担,还可增强身体的功能性和柔韧性。日常也可以进行其他运动,但要注意强度不能过大。
(3)规律作息: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和大脑功能的修复,患者日常应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