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自身免疫性脑炎
作者: 闫金红1个月前,15岁女孩小汪出现半边肢体麻木、口角歪斜,随后出现了精神行为异常症状。小汪的父母带她来到医院就医,入院后经全面检查,最终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经过积极治疗,小汪成功恢复了正常生活。
自身免疫性脑炎有哪些症状?
自身免疫性脑炎泛指一类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炎,体内产生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免疫反应而出现一系列症状或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脑炎约占所有脑炎病例的10%~20%。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症状有以下表现:
前驱症状:主要为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等。
主要症状:异常的精神行为、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及言语障碍、癫痫发作,以及不自主运动等,严重时会出现意识障碍或昏迷,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心动过速或过缓、泌涎增多、低血压、中枢性发热和中枢性低通气),甚至可能出现呼吸心脏骤停等。根据体内产生的抗体不同,可能出现特定的临床症状,如面-臂肌张力障碍是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抗体脑炎的特征性表现;抗二肽基肽酶样蛋白6抗体脑炎发病前常表现为腹泻、消瘦等症状。
其他症状:睡眠增多或减少,走路不稳,言语不清,肢体麻木、无力,视物双影等症状。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是否为自身免疫性脑炎。
脑脊液检查:通过腰椎穿刺获得脑脊液,可见脑脊液白细胞正常或升高,细胞学显示淋巴细胞性炎症。
脑脊液抗神经元抗体检查:常见的抗体筛查有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抗体、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等。
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可表现为正常,也可能会有散在异常信号,常位于皮层、皮层下或边缘系统。
头颅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检查:根据身体产生的抗体不同,可见特定部位代谢明显减低或特定部位代谢明显升高。
脑电图检查:常为弥漫性或多灶的慢波。
肿瘤筛查:一些自身免疫性脑炎常合并肿瘤,如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脑炎常合并卵巢畸胎瘤。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治疗
自身免疫性脑炎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症状改善后也应定期复查,以防止复发。治疗方案主要分为以下3部分:
免疫治疗:激素冲击、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和免疫抑制剂等方法。
肿瘤治疗:针对肿瘤进行手术、化疗、放疗等内外科综合抗肿瘤治疗。在抗肿瘤治疗期间一般需要维持免疫治疗。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脑炎患者一经发现卵巢畸胎瘤应尽快切除。对于未发现肿瘤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脑炎患者,若患者年龄为≥12 岁的女性,建议在患病后4年内每6~12个月进行1次盆腔超声检查。
对症治疗:控制癫痫症状,管理精神症状。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癫痫发作一般对于抗癫痫药物反应较差,可选用广谱抗癫痫药物。控制精神症状的药物可选用奥氮平、氯硝西泮、丙戊酸钠等。
经过治疗后,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总体预后良好,但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抗体相关脑炎合并小细胞肺癌者预后较差。
对于自身免疫性脑炎的预防,青少年要养成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机会;日常饮食要均衡,注意荤素搭配,坚持三餐规律,避免过饥或过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