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很重要

作者: 杨菁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许多在校大学生表示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有的来自学习压力,有的来自社会压力和人际交往压力。心理问题的出现使得部分大学生无法高效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对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为此,学校和社会都十分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许多学校都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帮助大学生排解内心困惑。

然而,要想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仅靠学校努力是不够的,社会方面也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对此本文将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加强社会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宣传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

现如今,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是学生个人和学校所关注的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热点话题。社会支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必要的发展环境,社会也是家校协同中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与拓展。学生是独立的个体,需要学会独立地在社会生存。同时,大学生正处于成年早期,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其思想、行为等容易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良好的社会文化会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不良的社会文化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进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因此,社会方面要加强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且多进行正面宣传,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同时,加大网络环境的整顿力度,努力净化网络空间。此外,社会各界要以积极、包容的态度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摒弃对心理疾病的污名化、标签化的错误观点。

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造成心理疾病的因素有很多,可能因为压力过大,也可能因为内心困惑得不到排解,而思想引导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厘清内心困惑,进而走出困境。为此,社会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与当地高校合作,定期组织思想教育活动,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助学校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例如:开展思想教育讲座,向当代大学生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以免其遭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能够以乐观的态度迎接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或与学校合作,针对大学生创业就业,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理性创业、合理择业,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和择业观,以免在择业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

加强心理干预构建完善的干预机制

为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各界要构建完善的干预机制。首先,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公益社会组织等社会服务机构要主动参与,积极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其次,可以通过问卷等方式调查各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对有潜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最后,各地社区应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或行为干预,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社会应加强正面宣传,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构建完善的心理干预机制,加强心理干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