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

作者: 戴斌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0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开始注重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体育技能,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对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小学体育教学渗入心理辅导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

1.做好学生心理调查

小学体育教师为确保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执行得更好,要注重做好学生的心理调查工作,及时跟踪学生心理变化,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可全面、精准地跟踪、掌握学生思想动向,对学生进行特定分类。例如:将学生按照不同学习能力或心理状况进行分类,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灵活调整心理辅导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的心理辅导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培养体育骨干

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培养体育骨干和小组长,让其在体育教学中发挥良好的助手作用,帮助教师快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让教师和学生获得共同进步。在该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可通过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在关爱、平等及和谐的氛围中得到更好发展,让教师在体育骨干和小组长的帮助下更加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能对学生学习进行更精细化地指导,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培养学生处理师生、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能力。

3.挖掘教材并做好完美衔接

为确保体育课堂上的心理辅导内容能发挥良好的心理促进效果,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体育教师可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做好完美的教学衔接,把握新课程标准精神,着重体现教材意图,让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的调整,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在该过程中,体育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课程体验;在体育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帮助学生形成勇敢顽强和吃苦耐劳的思想作风,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和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在后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能长时间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4.确保教学润物细无声

小学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探索体育教学中渗入心理辅导内容的措施时,可通过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例如:可利用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推进教学创新,形成师生互动交流和团结合作的良好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学习环境中强化体育学习技能,能使学生达到一种积极上课和不舍下课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受到趣味,确保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1

5.把握教学优化时机,因人而异教学

小学体育教师要注重把握教学优化时机,在不打击学生学习自信心和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况下,采用有效、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成效。对此,小学体育教师可通过以知识结构为链条,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状况和教学实际效果,营造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氛围,并对不同问题进行探究,让渗入心理辅导内容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实现以心育心、以人育人的教学成效。

6.帮助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和自己

小学体育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心理辅导,引领学生通过对学生个人和学生小组客观公正的评价,建立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让学生成为彼此间的镜子,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正确评价他人和自己,从而高效地丰富自身素养,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

7.加强与各科教师的联动

小学体育教师可与其他学科教师沟通协作,齐心协力培育学生,渗透团体心理辅导内容,确保各科教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提高小学教学的综合效果。

8.注重提升课后延续

一次团体活动往往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注重提升课后延续,注意跟踪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充实教学活动,通过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形式,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参与课后活动,把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延伸到课外,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水平,又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师在探索教学中深入心理辅导教学内容的有效措施时,应以学生健康为首要原则,在不影响原本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小学体育教师可通过及时跟踪学生心理变化,对体育教学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提升,确保学生体育学习质量,改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