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 宋丽丽

传统节日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0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民族,各种传统节日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经典诗文、独特情趣,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道德风尚等等。传统节日文化是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与归属感。

立足课本,挖掘传统节日内涵

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大量关于传统节日文化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了解家乡人民在这些节日里的传统习俗,然后结合课文的教学进行汇报、交流。例如:在教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时,让学生在幽雅的古筝音乐中欣赏《清明上河图》,感受画面的景色之美,古时清明节日的热闹、隆重跃然纸上,引起学生的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并借此导入。随着课文阅读,再用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从细节处印证图画的传神,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能获得美的享受。

在传统节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话题来启发学生,让节日文化走进“口语交际”课堂,走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春节是亲情融融的日子,如果给远在外地没能回家的亲人打电话、发短信,你想怎么说?若是制作贺卡的话,你会写上怎样的贺词,用上怎样的诗句?经历这样交流、实践的学习过程,学生明白春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是企盼亲朋好友幸福安康的日子。

此外,还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介绍相关的文化,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各种节日的来历、风俗及相关的文化内涵。在进行传统节日教育时,教师要突出祝福、团圆、平安等主题,营造家庭和睦、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引导学生了解“礼仪文化”的内涵,践行文明、谦让的礼仪规范。“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可以让学生感受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血肉亲情,享受团团圆圆的温馨时刻;“清明节”在祭奠祖宗、缅怀先人的同时,引导学生铭记家训,继承先人之志,懂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端午节”粽叶飘香时,就会想起有着民族气节、以身殉理想、忠于祖国的屈原,以此教育学生要热爱我们的祖国,铭记有国才有家;“七夕”也是中国的情人节,可以让学生明白真挚的爱情是每个人的向往和追求,教育他们不仅要学会爱、坚守爱,更要懂得爱承载的是责任;“重阳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还是“老人节”,让学生懂得“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关爱父母,学会感恩,并且能够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对接古诗,拓展传统节日文化

挖掘传统节日文化是为了更有效地拓展语文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更多实践机会,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古典文学中涉及的节日往往是诱发作者情思的导火索,其中最突出的是春愁、秋思。教师可通过讲授与节日相关的古诗,带领学生赏析节日与诗人情感的联系。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整首词都是围绕着中秋节展开的。在语文教学中,可首先通过师生互动谈中秋的方式进行“预热”,继而引出该词是苏轼是在离开弟弟苏辙7年后的中秋之日写的,进而埋下伏笔;再谈及中秋节与哪种意象最为相关、词作中是否出现了该意象、又是如何描述该意象等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让学生产生兴趣。然后在赏析诗作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发现“月亮”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物体,将月亮、月宫、中秋节的联系自然地引出,让学生了解中秋节中包含事圆、人圆的团圆意味,并对照诗人的境遇,理解词作中诗人往返于人间与月宫的情怀。熟读、背诵这样的经典诗词,学生可尽情领略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各种节日盛景的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从中挖掘出的传统节日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今天重拾对传统文化的敬意,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结合习俗,寻找民族情感归属

传统节日不仅仅是日历上的一个个标记,更是民族情感的纽带、文化传承的载体。它们以独特的仪式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个体,让人们在庆祝与缅怀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国的强盛,以及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以春节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诗句,介绍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民风习俗。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守岁……这些习俗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的展现,更是对家人团聚、和谐共处的深切期盼。春节以温柔而坚定的力量,强化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让“家”的概念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团聚、赏月、吃月饼、燃灯祈福、猜灯谜等习俗,自古以来便是中秋的主题。宋代诗人辛弃疾在《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提到:“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这里的“飞镜”便是对月亮的生动描绘,既形象又富有诗意。中秋节,无论人们身处何方都会仰望那轮明亮的圆月,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月饼作为中秋的象征,不仅满足了味蕾的享受,更寄托了人们对团圆和美的向往。通过共赏明月、品尝月饼,人们的心灵得到了慰藉,情感得到了升华,对家的依恋、对亲人的思念也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因此,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情感教育价值,不仅能够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还能让他们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根脉和情感归属。

重视传统节日的教育不仅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更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明净的心灵之窗,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课堂是实施传统节日教学的主要平台,弘扬传统文化也离不开课堂,让传统节日文化走进课堂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把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让传统节日走进课堂,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享受文化财富带来的滋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