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食养,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 代玉洁

科学食养,助力学生健康成长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营养健康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营养状况和营养成分的优劣是影响一个民族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体能与智能的发育。为推进学生科学食养、提高身体素质,国家将每年的5月20日定为“中国学生营养日”。那么,为什么要专门设定学生营养日呢?科学食养是什么?又该如何进行科学食养,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呢?

设定学生营养日的原因和宗旨

1.设定原因

从我国学生的营养状况来看,虽然他们每日饮食中的膳食热量达到了基本标准,但每日饮食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尤其是优质蛋白的占比较少,同时钙、锌、铁、维生素A等营养素涵盖不足,无法达到学生每日科学食养的标准。此外,部分学生及家长对营养知识了解不足,甚至不重视学生的科学食养,片面地认为学生每日只要有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就足够了,加上缺乏运动,导致我国青少年的肥胖率呈上升趋势。

基于此,为了我国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需要加大学生营养知识的宣传力度,让科学食养在学生和家长中得到普及,让学生每日有科学合理的饮食摄入。此外,在中小学和托管机构中,每日的食物配置应严格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营养需求进行合理搭配,做到有荤有素、粗细搭配,保证学生的健康。

2.设定宗旨

将每年的5月20日设定为学生营养日是为了改善学生每日的营养摄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向社会、学校、家庭等宣传学生科学食养的重要性,渗透学生营养、食品安全和健康等相关内容,把学生的科学食养变成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任务。

什么是科学食养

科学食养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食物搭配来滋养和强壮身体。食养不仅仅是为了维持生命和基本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化饮食预防疾病。我国中学生年龄在6~18岁,这个年龄阶段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养成良好的科学食养习惯的重要时期。只有确保学生每日全面且充足的营养摄入,才能够真正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茁壮成长。在学生成长期间,如果不注意饮食中营养的合理搭配和足够摄入,可能会导致学生发育不良、体重不合格等情况;而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素的过度摄入,会导致体重超标、肥胖和其他相关疾病。因此,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应充分认识科学食养的重要性,为学生合理配置每日饮食,引导他们了解科学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学生的营养得到保证,从而健康成长。

如何进行科学食养

1.合理、多样化搭配饮食

每种食物仅包含了部分营养素,无法满足身体需要的所有营养素,因此,每日的饮食搭配需要多样化且合理安排。例如:从每天摄入种类来看,应保证摄入12种食物(粗粮类3种、蔬菜水果类4种、家禽鱼蛋类3种、奶豆坚果类2种)。从每周摄入种类来看,需要摄入25种及以上的食物,且要保证每种食物的摄入量达标。此外,除了食物种类要丰富外,还需科学搭配,如主食应粗细结合(如搭配五色米),菜品应荤素搭配,同时要注意色彩的搭配。

2.每日饮食以谷类为主

在学生的每日饮食中,应合理搭配谷类、豆类和薯类食物。谷类作为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B族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在学生每日的科学食养中,建议谷类摄入量为:7~10岁为150~200克;11~13岁为225~250克;14~17岁为250~300克。此外,每日摄入的食物中应包含至少30克的全谷物和杂豆类,以及至少25克的薯类食物。

3.多吃蔬菜、水果

蔬菜和水果中富含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建议学生每天新鲜蔬菜的摄入量为300~500克,并且深色蔬菜的占比至少为50%。建议学生每天新鲜水果的摄入量为150~350克,并且要注意摄入多品种的水果。

4.清淡饮食

过量摄入油、盐和糖,容易导致青少年出现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与饮食相关的疾病。家长在日常烹饪中少放盐、酱油等调味品,少吃腌制菜和酱菜,同时在一些面条、饼干和果脯中也存在较多盐分,要避免摄入这些隐形盐。青少年应少吃油炸食品,如炸鸡、薯条等,这些食物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同时,应严格控制每日糖分的摄入量,少吃糖果、果脯蜜饯等,少喝碳酸饮料等含糖饮料。

5.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科学食养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不节食、不暴饮暴食。因为挑食、偏食和节食会导致学生无法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从而引发营养不良、贫血等问题。而暴饮暴食则会加重学生的身体负担,增加肥胖、急性胰腺炎等疾病的风险。

6.坚持每日吃早餐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它是唤醒身体、补充能量的开端。因此,学生每天必须预留足够的早餐时间,并且摄入含有足够能量和营养的食物。早餐的种类应尽量多样化,应包含谷薯类、蔬菜水果类、肉类和大豆坚果类。

7.奶摄入量和饮水量要足够

学生每天应饮用大于300 ml的牛奶、酸奶或奶粉。同时,学生每日饮水量应控制在1500 ml左右,尽量多次、少量地饮水。

8.不饮酒、控制含糖饮料的摄入

学生如果摄入过多的含糖饮料,会增加龋齿、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同时,未成年人饮酒容易对肝脏等器官功能造成损伤,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大脑功能受损。因此,应严格控制含糖饮料的摄入,并杜绝饮酒。

9.科学选择零食

在选购零食时,应选择干净卫生且有营养价值的零食。而重盐、重油、糖分过高的零食应尽量不要购买。此外,还要注意避免选择“三无零食”(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以确保食品安全与身体健康。。

10.食养结合运动

针对体重超重的学生,除了保证每日营养摄入以外,还要调整饮食结构,严格控制高盐、高糖、高脂肪食品的摄入,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规律运动,养成良好、规律的运动习惯,并定期监测体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