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常规检验报告,这些重点要知道!

作者: 王丽 高晓伟

血常规检查是儿童就医时常见的一项检验项目,它能为医生提供许多关于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通过对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的分析,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儿童是否存在感染、贫血、血液系统疾病等问题。然而,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血常规报告上众多的数据和指标可能较为难懂。本文将解读儿童血常规检验报告中的重点内容,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

儿童血常规检验报告,这些重点要知道!0

儿童血常规检查的基本内容

血常规检查主要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

1.红细胞相关指标

红细胞(RBC)计数:它反映了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儿童的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会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新生儿的红细胞计数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趋于成人水平。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并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数量异常可能提示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等情况。

血红蛋白(Hb)浓度:是衡量红细胞携带氧气能力的重要指标。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负责与氧气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不同,如6个月至6岁儿童血红蛋白低于110 g/L可能提示贫血;新生儿期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则相对更高。贫血时,儿童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易疲倦等症状。

红细胞比容(HCT):它表示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红细胞比容的变化常与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相关,可辅助判断贫血的类型及程度等。

2.白细胞相关指标

儿童血常规检验报告,这些重点要知道!1

白细胞(WBC)计数: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儿童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因年龄而异,如新生儿白细胞计数较高,可达(15~20)×109/L,随后逐渐降低至成人水平。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存在感染(如细菌感染时白细胞通常明显升高)、炎症或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等;白细胞计数降低则可能与病毒感染、药物不良反应、骨髓抑制等有关。

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主要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在抵御细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尤其是伴有白细胞计数升高时,常提示细菌感染;而百分比降低可能见于病毒感染、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等。

淋巴细胞在儿童免疫系统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婴幼儿期,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淋巴细胞计数或百分比升高可能 与病毒感染有关,如感冒、手足口病等。

单核细胞具有一定的吞噬功能,可参与免疫反应。单核细胞计数或百分比异常可在某些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情况下出现。

嗜酸性粒细胞主要与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有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存在过敏情况,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或寄生虫感染。

嗜碱性粒细胞在人体中所占比例较小,其异常变化可能与某些过敏反应、血液系统疾病等有关。

3.血小板相关指标

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正常儿童的血小板计数一般在(100~300)×109/L。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儿童容易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情况;血小板计数过高则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不过在儿童中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且可能与感染、炎症、血液系统疾病等有关。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它反映了单个血小板的平均体积大小。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变化可以为判断血小板的功能状态及相关疾病提供一定参考。例如:在血小板破坏增加而骨髓代偿性增生时, 平均血小板体积可能会升高;在某些骨髓抑制情况下,可能会降低。

儿童血常规重点指标的解读

1.判断是否贫血

血红蛋白(Hb)浓度: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其对应的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低于该范围则提示可能存在贫血。但要注意,血红蛋白浓度只是初步判断贫血的指标,还需要结合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等指标进一步确定贫血的类型和程度。

观察红细胞形态:有些血常规报告可能会提供红细胞形态的描述,如大小不均、异形红细胞等。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形态规则。异常的红细胞形态可以为贫血的诊断提供更多线索,如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体积较小、色素含量低;大细胞性贫血(如巨幼细胞贫血)时,红细胞体积较大。

2.识别感染类型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如果白细胞计数升高,同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而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病毒感染。但实际情况中可能存在多种因素影响,如混合感染(细菌和病毒同时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情况可能会更加复杂。

结合临床症状:应结合患儿临床症状判断感染类型。例如: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且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可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有发热、流涕、鼻塞等症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可能是病毒感染导致的感冒。

3.评估出血风险

检查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时,儿童存在出血风险,需要进一步排查原因。常见的导致血小板计数降低的原因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等。

留意平均血小板体积:虽然平均血小板体积单独作为评估出血风险的指标并不充分,但与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了解血小板的功能状态。例如:当血小板计数低且平均血小板体积也低时,可能提示骨髓抑制等情况,此时出血风险可能更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