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作者: 李艳秋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药物在他们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与成年人存在差异。因此,确保儿童用药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儿童用药基本原则、注意事项与常见误区,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守护儿童健康。
儿童用药的基本原则
严格按医嘱用药:当儿童生病时,家长应及时带儿童前往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诊断并开具治疗处方。家长应按医嘱用药,切不可自行判断病情或随意给儿童用药,避免随意使用抗生素、处方药及带有激素成分的药物。
选用儿童专用药:尽量选择儿童专用药物,这类药物一般剂量更精准,口感也更适合儿童。例如:婴幼儿更适合选择颗粒剂、溶液剂、分散片、泡腾片等药物剂型。如果儿童存在吞咽困难的情况,可以将分散片溶于水中制成混悬液后再服用,以确保用药安全性和治疗依从性。
准确计算剂量:在计算用药剂量时,一般需参考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因为剂量过大或不足都可能影响到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对于一些药物,可借助专门的量具,如儿童用药杯或注射器进行精准测量,从而保证剂量的准确性。在用药前,家长需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尤其要留意药物是否适合儿童使用。
观察用药反应:在儿童用药后,家长应密切观察其反应,如有无过敏现象或其他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儿童用药的相关注意事项
不可滥用药物:避免将药物作为预防疾病或提升免疫力的手段,如频繁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冒不仅无效,甚至可能影响儿童体内的菌群平衡,引发耐药问题。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当儿童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家长需了解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有些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增强或削弱药效,甚至引发有害反应。
慎用复方制剂:目前,儿童用药中常见复方制剂,这类药物包含多种成分,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建议选择单一成分的药物,以便更精准地把控剂量,减少不必要的用药风险。
药物与食物的搭配:部分药物与食物同时摄入体内可能会削弱药效。例如:牛奶会干扰铁剂的吸收,果汁可能影响某些抗生素的药效。因此,服用药物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食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正确保存药物:根据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保存药物,避免放在高温、潮湿或阳光直射的环境中,以防影响药效或形成有害物质。
儿童用药误区
家长在给儿童用药时存在不少误区。第一,将成人药物减量给儿童用。成人药物并不适合儿童,即便减量也不行。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存在差异,他们对药物的代谢与反应不同。第二,迷信“偏方”“土方”。未经科学验证的偏方可能无效,甚至危害儿童健康。家长应相信科学,寻找专业医生就诊。第三,病情有所缓解就立即停药。疾病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便病情减轻,也需按疗程坚持用药,否则可能造成病情反复或产生耐药性。第四,误以为中药无毒副作用。实际上,中药也存在毒副作用,有的中药成分复杂,儿童应用前更要谨慎,应在中医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