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家长提升情绪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作者: 叶思思 卢芳芳

初中生家长提升情绪表达能力的重要性0

近年来,心理学研究者和家庭教育实践者越来越关注家庭对青少年情绪和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的情绪表达是影响儿童青少年社会能力发展,尤其是问题行为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造成影响,其影响力不亚于养育行为。因此,青少年家长有必要提升正确表达情绪的能力。

理论背景与现实意义

情绪社会化行为是指在社会化过程中表现出的情绪相关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包括父母对孩子的情绪表达,还包括他们对孩子情绪训练和教导等情绪社会化行为。这些行为被认为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初中阶段,亲子关系通常会发生变化,其特点是冲突变得激烈、沟通时间减少,亲密程度也随之下降。然而,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家长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以便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

为了提升初中生家长的情绪表达能力,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厦门市第九中学开展了一项旨在提高家长情绪表达的工作坊课程。通过参加课程,家长们可以学习到如何觉察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以积极的方式表达。此外,还可以了解压力情境下的生存姿态和沟通模式,并学习到非暴力的表达情绪和沟通方式。这些技能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减少冲突,改善亲子关系。最终,这些努力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团体辅导策略与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学校以团体动力学和萨提亚模式为理论依据,围绕初中生家长情绪表达的影响因素,制订了详细的辅导策略和具体实施步骤。

1.辅导策略

带领者准备:选择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心理专职教师担任带领者,并在活动前进行集体备课和培训,确保他们具备提供高质量辅导的能力。

场地和时间安排:选择温馨舒适的环境作为上课地点,并安排在周日上午进行,为学员提供充裕的学习时间。

招募被试:通过线上问卷和线下访谈的方式筛选出有意向参与的家长,确保他们有足够的动力和时间参与全程学习。

团体活动设计:根据家长们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多样化的团体活动,包括角色扮演、身体雕塑、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家庭作业等,以增强学习效果。

效果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评估家长们在情绪表达能力、亲子关系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以客观地反映辅导效果。

2.实施步骤

(1)遇见团体与冰山

在第一课中,带领者首先通过“大风吹”的暖身活动和“自我介绍的四宫格”活动营造轻松的团体氛围,家长们不仅可以体验到各种不同的情绪,还对彼此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随后,带领者介绍了冰山理论,帮助大家初步了解管理情绪的方法。最后,梳理本团体的目标和活动内容,建立团体规范和契约。

(2)认识与觉察情绪

在第二课中,带领者重点介绍了如何识别和接纳情绪。通过“你比我猜”“情绪雕塑”“连连看”“情绪词典大比拼”“情绪特工”等活动,深入了解了情绪的生理反应、行为表现、情感体验及伴随的想法。带领者还通过“情绪客人小传活动”帮助大家看到每种情绪背后的价值和意义,学会接纳情绪。最后,布置“情绪日记”的课后打卡作业,帮助家长在亲子沟通中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

(3)积极情绪的体验与表达

在第三课中,带领者强调了积极情绪的重要性。通过“母亲节赠花”活动和积极情绪的相关研究结果,使家长们意识到积极情绪很重要但常常被忽略表达。接着,带领者围绕10种常见的积极情绪组织了“快乐卡片”活动,激发大家对关注积极情绪产生兴趣。最后,引导家长们学习积极情绪的几种表达方式,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多练习表达,建立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了提升学习效果,布置“每日3个小确幸”及与孩子对话的任务作业单。

(4)生存姿态和沟通模式

在第四课中,带领者介绍了生存姿态的概念及其在亲子沟通中的作用。通过“身体雕塑”活动,家长们认识了不同的生存姿态及其带来的影响。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家长们展示在压力状态下亲子之间可能的互动反应,并讨论不同应对方式的资源、意义和缺失。最后,带领者分享一致性的沟通方式——关注自己、对方和情境。本节课的家庭作业是“我的应对姿态觉察表”,帮助家长们在课后继续觉察和调整自己的应对姿态。

(5)有温度的亲子沟通

在亲子沟通中,家长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同时也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和需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第五课中,带领者介绍“非暴力沟通”这种平和表达情绪的方式。通过具体的场景和案例,家长们学习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以及如何倾听和理解孩子。为了延续非暴力沟通的效果,家长们可以记录1周自己非暴力沟通的实例。

(6)倾听中的共情

共情是亲子关系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沟通中,家长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感受,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期待。在第六课中,带领者通过“实习接线员”活动,让家长意识到倾听的重要性。接着,介绍全身心倾听的技巧,以及身体语言、语气语调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初中生家长提升情绪表达能力的重要性1

(7)理解孩子的情绪

理解孩子的情绪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在第七课中,带领者讲解理解孩子情绪的步骤,包括观察孩子的表情、语气、动作等。通过真实案例的展示,让家长感受孩子们的真实表达,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绪及需求。最后,邀请家长通过换位思考书写该情景下孩子视角的感受,设身处地理解孩子的情绪。

(8)总结与回归

最后一课旨在帮助家长巩固学习效果。带领者通过“桃花朵朵开”游戏导入,邀请家长分享自己由学习带来的成长或改变,接着逐课回顾主要内容,通过作业单看见家长的成长和变化。最后,在“背后留言”的祝福中结束了本次团体活动。

3.辅导效果

首先,通过练习觉察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家长们学会了积极情绪的表达方式,这有助于他们在面对压力时采取更有效的应对策略;其次,通过了解压力情境下的生存姿态和沟通模式,家长们学习到非暴力的表达情绪和沟通方式,这有助于减少冲突,改善亲子关系;最后,家长们学会了倾听共情孩子,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这有助于达成良好的亲子沟通,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家长们的情绪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不仅改善了亲子关系,也提升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结论与展望

通过上述实践和效果评估,可以得出结论:家长工作坊在提升初中生家长情绪表达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家长工作坊的实施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如参与者的数量和多样性可能受到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活动的针对性和个性化程度可能受到团体活动的限制;作业单的难度和频率偏高导致后面几次的家庭作业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稍微有所下降等。因此,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工作坊的设计和实施方式,以满足更多家长的需求并提高效果。此外,学校还可以考虑尝试其他有效的干预措施,如定期举办家长教育讲座或培训课程、提供在线心理咨询或支持等,这些措施可以与家长工作坊相互补充,形成更加全面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基金项目】 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市级重点课题“父母情绪表达与初中生抑郁情绪的关系及干预”(课题批准号:190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