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美食:韭菜盒子
作者: 杨协华周口是著名的美食之乡,很多美食甚至享誉海内外,如鹿邑县有100多年历史的观堂麻片、孔集卤鸡,以及名扬四海的“宋河粮液”。在这些知名美食的背后,还有一道家喻户晓的素食,那就是鹿邑的“韭菜盒子”。
韭菜盒子是由4种馅料包裹而成,分别是:韭菜、胡萝卜、豆腐、细粉;它的馅类似素饺子馅,但外形与素饺子不同;吃起来香甜绵软,不油腻,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其中,韭菜有补肾壮阳、增强食欲、润肠通便的功效;胡萝卜富含多种维生素,有“小人参”之称,可以助消化、抗衰老,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但脾胃虚寒或有慢性胃炎的人应少食。豆腐具有预防高胆固醇、养胃益脾、清新润燥等功效。细粉是由玉米、绿豆、红薯淀面做成的一种丝状食品,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细粉中的微量元素钾和磷能加快人体内钠盐代解,提高心血管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具有润肠通便,调节血压的功效。此外,细粉中还含有丰富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以保护肝脏,减少蛋白分解。
鹿邑的韭菜盒子有两种吃法:一是蒸着吃,二是煎着吃。做韭菜盒子前得先把馅炒好,韭菜用清水洗净、控水,细粉用温水泡软,胡萝卜切成小丁,豆腐切成小方块;把泡软的细粉切碎,再将所有材料一起倒进盆里搅拌均匀。然后切好姜丝、葱花,将油倒进锅里;等油烧热,把葱花、姜丝倒入锅内翻动,炒出香味后再倒入盆里的菜,用锅铲来回翻动几次,添加鸡精、五香粉、香油等,再铲入盆中放凉,最后把韭菜切成碎段倒进盆里拌匀即可。
接着就可以和面了。和面是有讲究的,必须一半是烫面:先把所需面粉的一半倒入盆中,适量加入70℃的热水,用筷子搅匀,等面变得不烫手时,再把另一半的干面粉倒入,然后反复揉搓面团,待面团成型后,醒面20~30分钟。

准备工序完成后,开始制作韭菜盒子的面皮。先在面板上撒些面粉,把和好的面放上去搓成圆滚滚的长条,再揪成一个个面剂子,用擀面杖擀成一张张又薄又圆的大面皮。韭菜盒子如果想蒸着吃,就在面皮上摊上馅,一圈圈卷起来,卷成长条状,看上去就像一条装满粮食的小布袋。等蒸锅上蒸汽后,把韭菜盒子一次性放进锅里,两层箅子能蒸十多个。刚出锅的韭菜盒子,热气腾腾,吃起来香喷喷的,面皮特别柔软、筋道,不油腻,味道十分鲜美。
煎着吃的韭菜盒子就麻烦些。先在一张面皮上摊上馅,周边不能太满,再用一张面皮盖住馅,用擀面杖把四周擀一遍压紧。煎锅预热后倒些油,等油烧热,用双手托起韭菜盒子放入煎锅,圆圆的韭菜盒子正好铺满锅底。盖上锅盖,等2~3分钟,翻面;再煎2~3分钟,金黄金黄的韭菜盒子就熟了。为了方便食用,可以将韭菜盒子切成若干块再吃,韭菜混着其他食材的香味直扑鼻孔,飘荡在厨房里、饭桌上,瞬间将人的食欲勾引起来。我常常迫不及待地抓起一块就吃,把舌头烫得受不住,不等嚼碎就“咕咚”一声咽进肚里,然后狼吞虎咽地大口吃起来,直吃到打饱嗝为止。我最喜欢吃妈妈做的韭菜盒子。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没有蔬菜大棚,冬天没有韭菜,妈妈就用菠菜代替韭菜,我觉得也很好吃。现在一年四季都有韭菜了,随时都可以吃上正宗的韭菜盒子。尽管我的手艺是妈妈亲传,但总觉得没有妈妈做得好吃。

我问过妈妈韭菜盒子的由来,妈妈说:“那是咱鹿邑人根据正月十五晚上蒸布袋,为来年的五谷丰登祈福,模仿出来的一种做法和吃法。你看,那蒸着吃的韭菜盒子和正月十五晚上的布袋一模一样;再看馅,韭菜象征生命力旺盛,细粉象征福寿绵长,豆腐象征福气安康,胡萝卜象征日子红红火火。而煎的韭菜盒子像个圆圆的大饼,象征着人们的生活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听了妈妈的话,我若有所思:原来这韭菜盒子也有深刻的含义,也寄予着为人们祈福的愿望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