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发展性心理辅导的实践与尝试
作者: 俞娟
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及教师应通过多元方式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心理辅导,以期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潜移默化中促使其保持良好心态、形成正确价值观,从而为其后续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变化,根据小学生心理行为发展规律和认知特征制订出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课程,贯彻落实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积极引导学生塑造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人的意识特征,涵盖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及深远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并帮助小学生塑造自我意识,从而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性,确保其拥有一个符合实际的自我意识。
首先,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既不对“优等生”过分关注,也不对“差等生”过分漠视,从而降低小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概率;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严格控制竞赛和考试的频率,帮助学生减轻学业压力;此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订教学方案,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做到因人施教,真正意义上实现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其不足之处,然后适时、适当地与学生进行谈话,帮助学生认知到自身能力不足的原因,并与学生商讨改进措施,积极提升自我,进而提升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少厌学心理的产生,促使小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导学生交往技能,调适人际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处理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和技巧的结合,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有助于未来发展。同时,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也是学校开展发展性心理辅导的关键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导学生正确且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保持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进行人际交往。
首先,欣赏对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尊的需求,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自尊的获得通常依赖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人的夸赞、赞美、诋毁,以及微不足道的动作和眼神都会给小学生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和心理变化,也会对小学生的后续心理行为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应教导学生不要随意诋毁他人、与同伴和谐相处,发现并欣赏他人长处,改正自身短处,进而通过这种方式缩短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学会倾听。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互相倾听,才能了解各自心中的想法和感受,才能够使小学生充分认知到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对待他人、对待自己。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发育不成熟,多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这导致他们的人际交往易出现问题。因此,教师应教导小学生学会倾听、形成倾听的习惯,从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最后,勇于认错。小学生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错误,在人际交往中同样如此。但遇到错误或误会并不可怕,只要勇于认错、知错就改,往往可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然后回归良好和谐的交往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心理行为发展规律,教导小学生交往技能,帮助其调适人际关系,从而实现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友爱团结,以助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发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合作心理
合作是两个及以上的个体为了共同目的而进行的某种行为,现代社会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深度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元形式渗透发展性心理辅导、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活动,进而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心理,改变现代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和观念,从而使其更好地融入团体、学校、生活和社会。
首先,先人后己。若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合作”的内涵和意义,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个人利益、团体利益,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合作不仅仅是团队成员的各司其职,也有成员的互相奉献、甘于幕后、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
其次,相互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合作是建立在双方或多方相互支持、信任的基础上,只有如此,才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进而通过这种方式让小学生充分认识到相互帮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帮助他人的良好习惯,以此来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最后,齐心协力。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如《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文,告诉学生们中华民族整体实力的发展与进步,实现科技的创新与开拓,皆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换来的,是无数人前赴后继、团结协作努力奋斗而来的。以此让小学生充分认识到融入集体、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是成功的保证和前提。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正确价值观及心理品质的重要时期。教师应通过多元方式将发展性心理辅导渗透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以促使小学生能够持续保持良好心态,拥有和谐人际关系,减少不良心理的产生,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为其后续学习与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