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总不好,中医有妙招
作者: 郑建明很多呼吸道疾病患者在经过有效治疗后,多数症状得到改善或消除,唯独咳嗽较为顽固,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慢性咳嗽诱发病因复杂,加之病程长,西医治疗效果有时有限。中医在治疗慢性疾病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既能够有效治疗疾病,又能保证安全性、降低治疗成本,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慢性咳嗽的病因
慢性咳嗽是指成年人咳嗽病程超过8周、儿童超过4周持续存在,且影像学无明显异常的咳嗽。结合影像学检查,可将咳嗽分为有明确病变和影像学无明显异常两类。有明确病变主要指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疾病,而影像学无明显异常则主要包括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变异性咳嗽等。根据临床研究,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咳嗽变异性哮喘:一种特殊的哮喘类型,是最常见的慢性咳嗽病因。以刺激性干咳为主要表现,通常无气促、喘息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进展为典型哮喘。
(2)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晨起和夜间咳嗽加重,伴有白色泡沫样痰或黏液痰,属于慢阻肺的特殊表型。
(3)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因胃酸和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的咳嗽病症,可能伴有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嗳气等不适。
(4)鼻后滴流综合征(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因鼻部疾病致分泌物倒流至咽喉部位引起的咳嗽,常伴有鼻塞、眼痒等刺激性症状,其发生与急性感染、冷空气接触、粉尘等因素有关。
中医如何看待慢性咳嗽
中医将慢性咳嗽划分为“久咳”“顽咳”的范畴,主要是因新发病失治误治、调养失当,其体内内有伏邪、外有新感,互为诱因而导致恶性循环,最终促使咳嗽经久不愈。内伤咳嗽都是因疾病反复发作、病程长,且伴有其他疾病,多为虚实夹杂,常见痰湿、痰热、肝火为邪实正虚。外感咳嗽多起于新病,通常起病急、病程短,且伴有发热、头痛、恶寒等症状,以风寒、风热和风燥为主。慢性咳嗽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与饮食失节、情志失调、肺肾亏虚等因素有关。
(1)饮食失节:辛辣刺激、油腻等食物食用过多,或过度吸烟饮酒,导致内生热邪;也可因过食生冷之物,损伤脾胃阳气,致痰浊内生。
(2)情志失调:情志失调易导致肝失调达上犯肺,而致肺气不畅、宣发肃降功能失调。
(3)肺肾亏虚:肺肾亏虚多见于老年慢性咳嗽患者,因肾不纳气导致呼吸浅短,而产生咳嗽症状。
此外,患有肺脏疾病,加之后天调养不当,会导致气阴耗损,痰液郁肺。
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方法
中医治疗慢性咳嗽强调辨证论治,即患者具体证型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即便是同一证型的患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以及个体差异也应随证遣方施治。外感咳嗽为实证,以祛邪利肺为治疗原则;内伤咳嗽为邪实正虚,以祛邪止咳为治疗原则。同时,从整体调理患者的脾肝肾等脏腑功能。
中药汤剂
中医将慢性咳嗽分为痰湿蕴肺证、肺热郁肺证、肝火犯肺证和肺阴亏耗证等不同证型,不同证型需采用不同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中药中有多种药材具有改善咳嗽症状的作用,比如贝母、百部、款冬花等药材可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竹茹、枇杷叶等药材可祛痰燥湿。温肺化痰可选择小青龙汤,适用于复感寒邪的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内的寒饮状态,起到缓解咳嗽症状的作用。清热化痰可选择竹沥半夏、胆南星等药材,适用于痰热胶结、咳嗽日久的患者,可清热化痰,缓解咳嗽。调理气机是中医治疗咳嗽的关键,可选择干咳宁等具有疏肝气、降胃气、利肺气的中药汤剂,以调理肝、肺、胃气机,达到治疗效果。另外,还有三子养清汤、百合固金汤等中药汤剂,都可有效调理患者肺阴亏损的情况,缓解咳嗽症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辨证施治,采用不同的汤剂进行治疗和调理,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患者慢性咳嗽症状。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贴敷药膏,可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调理脏腑阴阳的作用,具有防治作用。针对慢性咳嗽患者,可选择背部腧穴,使药效作用于全身发挥治疗效果。通常每次敷药时间为成人4~6 h,儿童为2 h左右,最长不能超过10 h。若发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
针灸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可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缓解因气血不畅引起的咳嗽。根据患者具体的证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针灸穴位,比如足三里、大椎、膈俞、脾俞、肾俞、肺俞、中府、列缺、太渊、合谷,配以表里配穴、循经取穴等。
刮痧
刮痧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除邪气,有助于改善患者瘀滞状态,从而缓解咳嗽症状。操作时,选择膀胱经、督脉等与肺脏的功能密切相关的穴位,将刮痧油涂抹于患者穴位部位的皮肤处,用水牛角、砭石等工具反复刮拭,力度要适中,以皮肤出现微红为宜。
拔罐
拔罐通过负压吸附于人体表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从而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穴位选择大椎、肺俞、定喘、风门等部位,可祛风散寒、化痰宣肺,适用于因寒湿、气血不通等引起的慢性咳嗽。
耳穴压豆
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等压贴物用胶布贴敷于所选穴位上,通过刺激耳部特定穴位,达到缓解咳嗽、调理身体的目的。常选用的耳穴有肺、气管、肾等,可增强身体抵抗力,辅助缓解咳嗽。患者需定期用手按压刺激穴位,以增强疗效。
艾灸
艾灸适用于虚寒体质且存在阳气不足的慢性咳嗽患者。将艾叶制成的艾条点燃,使热量直接作用于特定穴位,以达到祛风散寒、温通经脉的目的。亦可将鲜生姜切成薄片放在穴位上,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对于感受风寒之邪所导致的咳嗽效果较好。将具有止咳化痰功效的中药材磨成细粉调制成药饼,放置于选定穴位上点燃施灸,可辅助缓解由痰湿阻肺引起的久咳不愈症状。
结束语
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方法多种多样,通过辨证施治,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方式,都能够起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大多不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整体的安全性更高。除此之外,慢性咳嗽患者还要加强自我防护,避免接触刺激性环境和食物,加强身体锻炼,以更好地调理身体状况,促进疾病早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