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如何正确止血
作者: 陈汉杰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伤害并非罕见,特别是创伤伴随出血,若处置不当,后果可能极其严重。本文将介绍创伤止血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技巧,为遭遇此类突发事件者提供快速且有效的应对策略。
创伤止血的重要性
人体遭遇损伤时,血管破损会引发血液流失。根据出血位置的不同,可将出血划分为内出血与外出血两大类。外出血易于察觉,内出血则更为隐秘,但不管是何种出血,均应采取及时且有效的止血手段,以减少血液流失,保持血压稳定,确保关键器官获得充足的氧供,从而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机。
创伤止血的应急处理步骤
确保自身与伤者的安全
在实施任何紧急救护前,首先要评估环境安全,如排查是否存在火源、电气泄漏或交通风险,以防二次伤害。若有条件,建议穿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与手套,以降低交叉感染可能性。若伤者身处危险位置,如马路中心或火灾周边,应首先保障自身安全,然后谨慎且平稳地将其转移到安全区域。整个过程需保持冷静,系统化评估是避免决策失误的关键。
快速评估伤情
在确保环境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对伤者进行初步评估。首要注意的是精确判断伤处位置,区分躯干与四肢创伤,因各区域的处理方法存在差异。然后,评估伤口特征。针对表浅伤口,简单的清洁与包扎便能妥善处理;对于深部组织伤,需当即采取止血措施。观察出血性质亦十分重要,动脉出血表现为鲜艳的红色血液喷涌而出,静脉出血呈现暗红色血液的缓慢流溢,毛细血管出血多表现为渗血。同时,大致评估生命体征,留意伤者是否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迹象常预示伤情较重。
拨打紧急救援电话
当遇到有人遭受严重伤害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在接听过程中,务必清楚告知接线员自己所在位置、已实施的初步急救措施,以及伤者详尽的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受伤原因、伤处所在及流血情况等。同时,严格遵从接线员的指导,他们可能会提供针对性的急救指示。持续保持通话状态直至救护车抵达,有助于为伤者赢得宝贵的时间,提升救治成效。
直接压迫止血
确保环境安全并完成初步检查后,要迅速控制出血。选取干净的布料,如纱布或是清洁衣物,用整个手掌直接置于出血部位中心,并实施强力按压。若首次敷料被血液浸透,勿去除原有敷料,而应直接覆盖新敷料并持续按压,直到救护车辆抵达,仅在确有必要查看伤口是否持续渗血时才暂时松手。此外,应尝试让受伤部位高于心脏位置,有助于减缓血液流向伤口的速度,有效控制出血。
特殊情况下的处理
(1)四肢动脉出血:若常规按压无法有效止血,可考虑应用止血带。但使用时务必谨慎,以防长期绷紧患肢阻碍血液循环,导致组织受损或坏死。操作应由接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士执行。
(2)头部、颈部或胸部伤害:这类伤势复杂,不宜轻易移动伤员,应让其保持发现时的体位,尽量避免活动,直至专业医疗团队抵达现场。
(3)开放性骨折:面对开放性骨折,切勿尝试自行矫正。须保持骨折部位原状,并用夹板或类似物件稳固受伤部分,以避免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