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 王昕
摘要: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治疗的100例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予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生化指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DBP、SBP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LDL-C、TG、T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CGRP、VEGF、NO均高于对照组,ET-1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关键词:高血压;高脂血症;左旋氨氯地平;瑞舒伐他汀;一氧化氮
高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长期且稳定地高于正常值,属于常见慢性疾病之一。高脂血症指人体血脂水平过高,一般伴高血压发作,因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升高,极易导致血管内皮结构改变,其炎性因子激活后可引起血脂代谢紊乱,导致血脂稳定性较差,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1]。临床目前对于高血压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多主张保守治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为常用药,半衰期长,可有效发挥舒张血管效果,但单独使用疗效欠佳[2]。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作用显著,其中阿托伐他汀钙片应用相对广泛,但使用范围较为局限;瑞舒伐他汀为临床新型他汀类调脂药,具有良好的亲水性特征[3]。本研究旨在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入的100例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9.81±3.19)岁;高血压病程1~15年,平均病程(9.30±1.23)年;高脂血症病程1~5年,平均病程(3.01±0.12)年。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9.88±3.03)岁;高血压病程1~15年,平均病程(9.33±1.21)年;高脂血症病程1~5年,平均病程(3.06±0.3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4]与《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诊断标准[5];舒张压(DBP)≥90 mmHg与收缩压(SBP)≥140 mmHg;对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反应;临床资料齐全;能正常沟通交流。排除标准:半年内出现心肌梗死、脑卒中;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存在其他躯体疾病;伴严重心脏、肝肾功能异常;血液性疾病或免疫障碍;伴恶性肿瘤。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口服,2.5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20 mg/次,1次/d,最大剂量不超过80 mg/d,用药1个月。
观察组予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给药方式和剂量同对照组;瑞舒伐他汀钙片,口服,10 mg/次,1次/d,用药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压:于清晨静息状态下测量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
(2)比较两组血脂指标: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2 mL,离心获取血清,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水平。(3)比较两组生化指标: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2 mL,离心获取血清,检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如胃肠道异常、失眠、水肿、头晕、心悸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压比较
治疗前两组DBP、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BP、SB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LDL-C、TG、T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LDL-C、TG、T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CGRP、VEGF、NO、E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GRP、VEGF、NO均高于对照组,ET-1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高血压患者早期无明显特征,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胸部不适、眩晕、胀痛等症状,且极易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高脂血症患者一般无典型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脂质沉积肝脏与脾脏局部,可导致多个脏器功能受损[6]。高血压伴高脂血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强化患者血脂与血压控制效果,避免引起严重并发症,危害生命安全[7]。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DBP、SBP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LDL-C、TG、T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观察组CGRP、VEGF、NO均高于对照组,ET-1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效果显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可舒张血管平滑肌,具有良好的抗高血压效果[8]。瑞舒伐他汀钙片属于临床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抑制剂,与他汀类药物相比,具有更强的竞争性与选择性抑制效果,能够有效调节血脂[9]。此外,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H型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且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有效抑制炎症介质对血管内皮产生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调节HDL-C,避免脂质浸润与泡沫细胞形成,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控制病情进展[10]。瑞舒伐他汀亲水性较强,亲脂性低,有效保障了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参考文献
[1]张万强,刘冰.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25):125-127.
[2]李燕,张祥宇.比索洛尔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颈动脉血管弹性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3,46(12):1130-1135.
[3]章霞,邹静,郑梅生.玉夏胶囊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18(9):1787-1789,1794.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1):24-56.
[5]诸骏仁,高润霖,赵水平,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0):937-953.
[6]郑林筠,许洁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及动态血压变化[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1,37(12):1491-1493,1497.
[7]兰谋,马丹娜,尹娟,等.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分散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伴发心绞痛患者的疗效[J].西北药学杂志,2022,37(2):105-110.
[8]侯静,蔺艳,刘勇,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肾大部切除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业,
2021,30(22):47-51.
[9]彭丽华,李静,许婷媛.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血管功能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3,38(11):1559-1562.
[10]王霄,薛莉,常晶晶,等.稳心降脂活血汤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并发高血脂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22,43(7):872-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