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失眠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 黄黎 舒薇摘要:抑郁性失眠是一种与抑郁相关的睡眠紊乱症状。抑郁症是临床上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障碍,以情绪低、疲乏感增多为主要临床症状。失眠指难以入睡,无法保持睡眠,甚至会出现早醒的症状,对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主要综述抑郁性失眠治疗药物,探讨不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抑郁性失眠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以便更好地指导患者用药。
关键词:抑郁性失眠;帕罗西汀;焦虑;文拉法辛;5-羟色胺
抑郁性失眠是临床上较为复杂的一种疾病,常伴有抑郁症,对患者情感、认知和生理功能均有较大影响。抑郁性失眠发生率极高,可直接影响生活质量,也会加剧患者抑郁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寻找有效的抗抑郁性失眠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1抗抑郁药
1.1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SSRIs是目前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的药物,主要通过阻断5-羟色胺(5-HT)与其转运蛋白的结合改善抑郁患者情绪,从而显著提高睡眠质量。SSRIs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还可改变患者睡眠结构[1]。帕罗西汀(Paroxetine)为SSRIs的代表药物之一,能有效减轻患者焦虑症状。而焦虑往往伴随抑郁,使患者晚上无法得到充分休息,从而影响睡眠质量。闫美丽等[2]选取80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结果表明,治疗后抑郁性失眠患者睡眠状态及抑郁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且用药安全性较高。虽然SSRIs对抑郁症疗效很好,但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头痛、恶心、体重增加等,部分患者还可能表现出失眠。因此,临床应用SSRIs时应结合患者自身状况综合考虑,选择最优方案。
1.2 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
SNRIs属于双通道抗抑郁药物,以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为代表,可显著提高脑部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改善抑郁症状。5-HT与去甲肾上腺素在调节情绪、焦虑及睡眠中发挥重要作用。陈瑞萍[3]纳入136例焦虑症患者开展分组研究,对照组68例接受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68例接受文拉法辛治疗,结果发现文拉法辛治疗效果良好,可显著缓解患者焦虑症状,提高其睡眠质量。另有相关研究选取80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度洛西汀与米氮平联合治疗效果,发现用药后患者抑郁症及睡眠质量均得到改善[4]。SNRIs治疗抑郁症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临床需结合患者病情慎重用药,定期评估疗效,监测不良反应。
1.3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
TCA可有效阻断单胺递质摄取情况,提升甲肾上腺素整体浓度,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5]。有研究通过基于多导睡眠图的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法,对特定剂量的两种TCA抗抑郁药进行数据分析(大多数采用的小剂量多塞平,其次为曲米帕明),结果提示TCA能够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睡眠指标[6]。但TCA产生的不良反应不可忽视,临床应用时必须慎重,如阿米替林的不良反应有口干、便秘、体重增加、心动过速、嗜睡等,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长期用药也会产生抗药性,患者必须逐步加大剂量才能保持药效,而这又会增加副作用发生危险[7]。服用TCA前,临床需先评估患者总体健康情况,若伴有心脏病、高血压、青光眼或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服用后可加重病情,可选用其他副反应较小、耐受性好的SSRIs和SNRIs。
2非典型抗抑郁药
2.1 曲唑酮(Trazodone)
曲唑酮为一种新型抗抑郁药,近几年在临床上已取得较好的疗效。与传统SSRIs相比,曲唑酮治疗抑郁症更具优势,非常适合用于抑郁性失眠治疗。曲唑酮属苯基哌嗪和三唑并吡啶衍生物,可抑制5-HT2A受体,拮抗5-HT2C受体,阻断突触前5-HT再摄取,还具有微弱的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作用,且不作用于多巴胺、组胺、乙酰胆碱等,可达到抗抑郁效果。小剂量使用可拮抗肾上腺素α1受体、组胺H1,镇静中枢,轻微松弛肌肉,从而改善睡眠。同时,该药可显著延长抑郁患者整体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8~9]。曲唑酮不具有成瘾性,可长期使用[10]。但是,使用曲唑酮时要注意,虽然该药不良反应小,但是在个别病例中,患者还是会有一些不舒服的表现,如困倦、口干、体重增加等。另外,曲唑酮在使用开始一段时间还会有短暂的焦虑症状,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用药方案,注意用量及用药时机,以免影响治疗效果。为最大程度地提高镇定作用,推荐夜间睡前用药。
2.2 米氮平(Mirtazapine)
米氮平为四环类抗抑郁药,对伴有失眠症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与中枢α2受体及5-HT2、5-HT3受体有关。米氮平具有增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活性的独特作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相关研究选取80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服用度洛西汀,观察组使用米氮平,结果显示观察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5-H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米氮平与度洛西汀均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服用米氮平后,患者睡眠时间明显延长,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改善[11]。米氮平治疗初期表现出强烈的镇静作用,服药后患者应尽量避免开车和使用重型机器。此外,米氮平还可使部分患者食欲增强,从而导致体重增加,用药期间应特别谨慎。
3非抗抑郁药
3.1 苯二氮䓬类药物(BZDs)
初始抗抑郁药物治疗期间联合使用BZDs的处方模式较为普遍,常见的有安定(Diazepam)、艾司唑仑(Eszopiclone)等。相关研究选取78例失眠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服用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服用艾司唑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生命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艾司唑仑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用药安全性良好[12]。BZDs可提高脑内γ-氨基丁酸(GABA)活性,从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迅速进入梦乡,延长睡眠时间。长时间使用BZDs也有很多危险。相关研究纳入86例失眠症患者进行观察,发现艾司唑仑与舒眠胶囊联合治疗后患者睡眠质量显著改善,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用药时间越长,患者越容易形成生理上的依赖性,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大用药剂量,由此产生潜在的不良反应[13]。因此,尽管BZDs具有特殊的疗效,临床仍需慎重应用,尤其是有长期用药史的患者。
3.2 褪黑素(MT)受体激动剂
MT为松果体所分泌的一种激素,其分泌受光线刺激,夜晚会增多,从而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抑郁症患者经常会出现睡眠紊乱,特别是失眠症,不仅影响正常生活,还会使情绪更加低落,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MT是一种内源性激素,具有调节机体昼夜节律、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及突触可塑性等作用,且与抑郁症发病密切相关。目前,MT受体激动剂具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治疗副作用相对较少,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14]。MT受体激动剂可特异性作用于MT受体,模拟褪黑素效应。针对BZDs不能耐受或已有用药依赖的患者,可以选择MT受体激动剂治疗,其中以阿戈美拉汀为代表,为MT1/2双重激动剂。孙健等[15]将96例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舍曲林治疗,观察组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治疗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睡眠、熟睡、快速动眼(REM)睡眠时间显著增加,浅睡、觉醒时间显著降低,且各项心肺耦合参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阿戈美拉汀能够有效改善抑郁性失眠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
4中医药辅助治疗
中医以其特有的理论和治法为抑郁症防治提供全新的思路。中医认为,心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是导致抑郁性失眠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医对抑郁性失眠辨证论治,并辅以针灸、汤药等疗法,从根本上调节机体整体状态。中医常用药物较多,不同药物具有不同作用,其中以安神养血汤为代表,可以调理脾胃、养心安神,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的患者。相关研究纳入72例顽固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方式开展研究,对照组36例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36例在此基础上实施温针灸与安神养血汤联合治疗,结果证明温针灸与安神养血汤联合治疗顽固性失眠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情况[16]。另有研究运用数据分析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的选穴规律,收集抑郁性失眠文献,发现针灸辅助治疗时,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百会、神门、印堂穴,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对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7]。
5结束语
抑郁性失眠为一种较为复杂和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其治疗不仅要改善睡眠质量,还要从整体上促进患者心理状态恢复。近年来,随着对抑郁性失眠症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对其用药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多药联用、个体化治疗能更好地减少药物副反应,给患者带来更多选择。以往研究对临床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临床还需持续探讨新的抗抑郁性失眠药物作用机制,加强新型药物研发,以此达到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金超.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抑郁症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8):136-137.
[2]闫美丽,廖飞文.MECT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递质的影响[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3,37(6):518-521.
[3]陈瑞萍.文拉法辛缓释片在广泛性焦虑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3,23(24):99-101.
[4]姜倩.度洛西汀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3,40(6):686.
[5]张连军.抑郁相关性失眠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实践,2017,26(9):678-681.
[6]刘洋.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失眠[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9.
[7]谢光平.阿米替林联合文拉法辛治疗产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65-67,80.
[8]郭彦芳,郭文杰,贺晓,等.盐酸曲唑酮联合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的疗效[J].微循环学杂志,
2022,32(3):43-47,51.
[9]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曲唑酮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
2022,102(7):468-478.
[10]包黎,张静,刘伟.曲唑酮联合文拉法辛治疗重度抑郁症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药房,
2021,32(16):2008-2011.
[11]刘红,王子恬,刘民,等.米氮平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效果比较[J].心理月刊,2023,18(13):103-105.
[12]郑鹏,陈勇,杨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与艾司唑仑治疗对肺癌伴失眠患者不良反应、睡眠质量及效果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9):2031-2033.
[13]徐伟伟,阮元桁,张煌.分析舒眠胶囊与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8):1742-1744.
[14]王叶情,蒋雅杰,赵洪庆,等.褪黑素及其受体激动剂抗抑郁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2,38(3):343-346.
[15]孙健,张恩,梁霞.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的效果[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4,51(1):120-122.
[16]潘琛,蒋辉.温针灸联合安神养血汤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疗效及对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23,42(7):132-133.
[17]杨晨曦,陈赟,杨义萍,等.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临床选穴规律分析[J].中医药通报,2021,20(2):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