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通络汤加减联合铜砭刮痧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分析

作者: 汤涵茜

化痰通络汤加减联合铜砭刮痧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分析0

摘要:目的 探讨化痰通络汤加减联合铜砭刮痧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5月于医院就诊的70例急性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化痰通络汤加减治疗,观察组给予化痰通络汤加减联合铜砭刮痧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上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上下肢肢体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下肢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通络汤加减联合铜砭刮痧可有效缓解急性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肌肉痉挛状态,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痉挛性偏瘫;化痰通络汤加减;铜砭刮痧;善肢体运动功能

脑梗死后常见并发症为偏瘫,患者不仅肌肉出现痉挛,导致运动功能降低,还会出现吞咽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2]。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康复难度较大,且周期较长,因此需结合有效的干预促进患者康复[3~4]。中医将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归属于“半边风”范畴,认为血瘀痰阻、痰浊壅塞是其主要发病机制,宜给予患者通经活络、祛瘀散结、醒脑开窍等治疗[5]。本研究旨在探讨化痰通络汤加减联合铜砭刮痧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5月于医院就诊的70例急性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55~73岁,平均年龄(64.82±5.30)岁;

病程37~51 d,平均病程(42.69±4.36)d。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4.43±5.49)岁;病程39~52 d,平均病程(42.53±4.51)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出现单侧肢体或面部麻木无力等症状;首次发病;生命体征稳定;知晓本研究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非急性脑梗死引发的肢体痉挛性偏瘫;脑外伤或脑部其他疾病;凝血功能异常;存在精神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化痰通络汤加减治疗

基本方:党参、丹参、茯苓各15 g,天麻12 g,桃仁、川芎、白术、远志、地龙、石菖蒲、法半夏、陈皮、当归各10 g,甘草、红花各6 g。随证加减:头痛甚者,加白芷6 g、防风6 g;失眠心悸者,加栀子15 g、柴胡15 g、瓜蒌12 g;言语不利者,加蝉蜕10 g、郁金10 g;腿足重滞者,加杜仲15 g、桑寄生15 g。加水煎煮,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治疗4周。

1.2.2 观察组给予化痰通络汤加减联合铜砭刮痧治疗

化痰通络汤加减用法同对照组。铜砭刮痧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确保刮痧处皮肤无破损、感染情况,涂抹刮痧油,随后取消毒的黄铜刮痧板开始刮痧。刮痧顺序为大椎穴、大杼穴、膏肓穴、神堂穴,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先阳经后阴经,先背部后下肢,以平补平泻手法进行。刮痧过程中,保证刮痧板与患者皮肤呈45°。随后再对患者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会阳穴等穴位进行刮拭,每次3 min;对上肢手三阳经、手三阴经以及下肢足三阳经、足三阴经进行刮拭,以皮肤开始泛红或出现微紫红色停止。刮痧完成后,指导患者多饮温开水促进痧毒排出,5 d刮痧治疗1次,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肢体运动功能和痉挛程度均恢复,为显效;症状缓解,肢体运动功能有所提高,痉挛程度有所缓解,为有效;症状未缓解,肢体运动功能和痉挛程度未改善,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2)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主症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偏身感觉异常,根据无、轻、中、重度症状分别计分为0、2、4、6分。(3)比较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估患者上肢、下肢的运动功能,分数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4)比较两组肢体痉挛程度: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估患者患侧上肢及下肢主要肌群肌张力变化,分数与痉挛程度呈正相关。(5)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分数与神经缺损程度呈负相关。(6)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分数与生活质量能力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6.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FM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及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M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及下肢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中医认为,脑梗死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的主要原因在于劳烦过度、耗气伤血,致使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瘀阻无法及时排出时,便会导致脑梗死[6]。积极改善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对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尤为关键。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上肢、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上肢、下肢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铜砭刮痧可促进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肢体功能康复。化痰通络汤方中党参具有健脾养血之功效,丹参具有活血祛瘀之功效,茯苓具有除湿祛痰之功效,天麻具有息风止痉之功效,桃仁具有活血祛瘀之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气之功效,白术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之功效,远志具有祛痰益智之功效,地龙具有通经活络之功效,石菖蒲具有豁痰开窍之功效,法半夏具有燥湿化痰之功效,陈皮具有理气健脾之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之功效,红花具有活血通经之功效,甘草具有祛痰清热、调和诸药之功效[7]。上述药材合用,随证加减,标本兼治,化痰开窍、活血祛瘀。铜砭刮痧是中医外治法。中医经络理论认为,背部是阳气所在,通过对背部大椎、大杼、膏肓、神堂四穴以及上肢手、下肢足经络进行刮拭,可调动气血,促进气血运行。黄铜可直接刺激神经末梢,改善血液循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8]。

综上所述,化痰通络汤加减联合铜砭刮痧可有效缓解急性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肌肉痉挛状态,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羽乔琳,秦元梅,钟远,等.虎符铜砭刮痧疗法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J].光明中医,2020,35(21):3475-3478.

[2]杨红艳,朱彩红,骆凌云,等.头部铜砭刮痧对脑卒中后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24,21(04):153-156,187.

[3]盛兴柏,李城华,齐丽珍.化痰通络汤加减辅治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39(5):887-889.

[4]梁智跃,周光辉,杜佳睿,等.毫火针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关节改善情况的疗效分析[J].系统医学,2023,8(20):44-47.

[5]赖米娜,阳宇航,刘红.化瘀通络汤联合注射用血塞通(冻干)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39(9):1831-1833.

[6]马健航.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危险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性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23.

[7]梁倩莹,李志明.化痰通络方联合穴位推拿按摩对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

2024,21(3):86-89.

[8]邱航健,李振东,张诚诚,等.铜砭刮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风痰阻络证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22,28(11):71-74,8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