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运动疗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

作者: 黄凌云

不同运动疗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0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运动疗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于医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被动运动疗法,观察组给予早期综合运动疗法,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外科学会评分系统(HSS)]、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活动度(ROM)、6 min步行试验距离(6 MWT)、术后平均下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HSS评分、VAS疼痛评分、ROM、6 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HSS评分、ROM、6 MWT高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综合运动疗法可加快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改善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减轻疼痛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综合运动疗法;膝关节功能;活动度;疼痛;并发症

全膝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那些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的膝关节病变患者,能够显著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1]。为进一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必须结合有效的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发生,如感染、关节活动受限、深静脉血栓等。有研究指出,早期综合运动疗法能够有效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本研究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于医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运动疗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于医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62.48±1.21)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病程(1.43±0.20)年;骨关节炎1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7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其他3例。观察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2.49±1.20)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病程(1.42±0.21)年;骨关节炎1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其他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均符合《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满足全膝关节置换术指征条件;患者及家属或监护人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相关治疗干预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证;伴有严重精神障碍;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临床资料不全或依从性不高。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被动运动疗法

常规进行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练习、被动屈伸练习,并辅助常规物理疗法,如冰敷、热敷、按摩等,促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指导患者进行踝泵练习,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

1.2.2 观察组给予早期综合运动疗法

早期踝泵运动: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进行早期踝泵运动练习,在收缩小腿肌肉的基础上使足部有节奏地上翘、下踩,反复练习,每次锻炼5~10 min,改善血液循环。

(2)股四头肌收缩运动: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运动练习,通过大腿前方肌肉收缩,指导患者适当用力维持膝关节伸直状态,控制5~10 s,于2 min内重复训练10次,中间休息1 min,然后重复进行,感觉大腿肌肉疲劳后暂停运动训练。

(3)膝关节伸直运动:术后第3天,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伸直运动训练,于患者脚后跟放置一条卷起软毛巾,脚后跟维持悬空状态,在收缩大腿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尝试完全伸直膝关节,使膝关节后方贴于床上,维持5~10 s。若患者膝关节无法完全伸直,可在膝关节上方位置放置适量的重物,如沙袋,辅助压直。

(4)直腿抬高运动:术后第4天,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运动练习,将大腿肌肉收紧,膝关节完全伸直放于床面上,将整个下肢抬起,离开床面一定高度,维持5~10 s,然后缓慢放下,重复进行,感觉大腿肌肉疲劳后暂停运动。

(5)卧床膝关节屈曲运动:术后第5天,指导患者将足跟放于床上,膝关节弯曲,腿移向臀部,当膝关节弯曲到最大限度情况下,维持5~10 s,再伸直,反复进行,感觉大腿肌肉疲劳后暂停运动。

(6)坐位屈膝运动:术后第6天,指导患者进行坐位屈膝运动,坐于床边或椅子上,高度尽可能达到可以让双脚呈悬空状态,然后缓慢屈膝到最大限度,维持5~10 s,其间可以将对侧小腿置于术侧小腿前方部位,辅助施压屈膝,增加屈膝角度,重复进行,感觉大腿肌肉疲劳后暂停运动。

两组均干预4周,根据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适当增加运动频率、时间,循序渐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采用膝关节外科学会评分系统(HSS)评估,包括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等内容,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5]。(2)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0~10分,评分越低代表患者膝关节疼痛越轻[6]。(3)比较两组膝关节活动度(ROM)和6 min步行试验距离(6 MWT)。(4)比较两组术后下床时间。(5)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如肺炎、压疮、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关节功能恢复相关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HSS评分、VAS疼痛评分、ROM、6 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HSS评分、ROM、6 MWT高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下床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为(2.34±0.31)d,短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5.10±0.20)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588,P<0.001)。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传统的被动运动疗法缺乏个性化,患者治疗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缺乏主动参与,这导致其在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效果缓慢且效果有限[7~8]。相比之下,早期综合康复运动疗法内容多样,包括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运动、膝关节伸直运动、直腿抬高运动、卧床膝关节屈曲运动、坐位屈膝运动等多种运动方式,术后指导患者循序渐进运动,合理控制频率及运动时间,从而利于关节功能恢复[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4周后观察组HSS评分、ROM、6 MWT高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主动运动(如踝泵、股四头肌收缩)通过肌肉泵效应,增加静脉回流和淋巴液流动,减少术后关节肿胀及组织液淤积,使局部血流量增加,促进代谢废物(包括乳酸和炎症介质)清除。此外,运动诱导的机械应力(如膝关节屈曲时的周期性负荷)可激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促进毛细血管生成,改善软骨下骨及周围软组织血供,加速愈合。主动运动通过下调促炎因子、上调抗炎因子抑制术后过度炎症反应,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保护软骨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此外,早期股四头肌收缩及直腿抬高运动通过激活mTOR信号通路,抑制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阻断肌肉蛋白分解,促进肌纤维合成;坐位屈膝、负重训练等动态动作刺激关节本体感受器增强中枢神经对膝关节位置和运动的感知能力,提高步态稳定性,降低跌倒风险。膝关节主动屈伸运动通过机械挤压作用促进滑膜细胞分泌透明质酸和润滑素,增加关节润滑度,减少假体摩擦,促进软骨基质合成;规律屈曲训练通过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减少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降低关节囊纤维化风险。主动运动还可诱导β-内啡肽、内源性大麻素释放,抑制疼痛信号传递,缓解术后急性疼痛;渐进式运动通过调节谷氨酸能及GABA能系统平衡抑制疼痛相关脑区过度激活,改善慢性疼痛相关的中枢敏化状态。

综上所述,早期综合运动疗法可加快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术后康复,改善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减轻疼痛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何云利.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观察[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6):182-183.

[2]刘嘉兴,孙程帅,张东鹏,等.早期综合运动疗法对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17(3):31-35.

[3]陈颂,左君君,马民.康复机器人联合早期路径式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

2023,21(4):212-216,220.

[4]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2018,38(12):705-715.

[5]宫良丰,齐志明,李庆,等.本体感觉强化训练联合肌力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9,21(2):261-263.

[6]刘嶺俊,宁仁徳,潘爱红.多学科协同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挛缩患者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生命科学仪器,2023,21(增刊1):310-311,313.

[7]汪盈盈,贾勤,吴佳云,等.运动想象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中应用的范围综述[J].全科护理,

2023,21(34):4781-4785.

[8]闫祥甲,孙自力,蒋俊,等.单髁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对照研究[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24,

21(1):26-30.

[9]张江礼,刘金辉,潘西庆,等.持续被动运动锻炼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大医生,2023,8(6):4-7.

[10]黄茜茜,姚洁,蔡玉娜,等.渐进式抗阻力运动及其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

2022,44(12):1414-1417,142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